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29217      線上人數 : 6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098


    題名: 臺灣寒潮之長期分析
    作者: 洪志誠;陳珍瑩;賈新興
    貢獻者: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4-01-17 19:30:27 (UTC+8)
    摘要: 對於人口快速成長的亞洲來說,寒潮爆發導致之劇烈低溫及強風往往造成農、漁、民生重大損失,更危及使患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生命安全。因此,寒潮現象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點也是天氣預報的主要項目。我們分析1949-2004年冬季(DJF)台北測站每日最高溫度,定義24小時內最高溫下降達8℃為寒潮,將所挑出的寒潮做長期的分析發現,平均一月份發生的寒潮頻率最高,約1.4次,2月份0.9次,12月份0.7次最少。寒潮發生次數似乎與1976-1977氣候驟變(Climate shift)有關,1976/77以前寒潮平均每年發生約4.0次,1976/1977之後平均每年寒潮發生次數減少為2.1次。寒潮發生天數長期的分析發現,平均一月份發生的寒潮天數最高,約4.9天,2月份3.2天,12月份1.9天最少。在1976/77以前平均寒潮發生天數每年約14天,1976/1977之後平均每年寒潮發生天數明顯減少為6天。由資料中亦發現最近20年平均寒潮發生次數和寒潮發生天數亦顯著減少,似乎和全球暖化的趨勢是一致的。另外分析寒潮發生的次數及寒潮的天數之年際變化,似乎和聖嬰現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歷年寒潮發生次數最多的是1967年冬季,共有9次寒潮發生;歷年寒潮發生天數最多的是1962年冬季共有39天,且集中發生在1963年1月有將近29天。
    關聯: 2007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暨TGA台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中央氣象局、中華民國地球科學學會主辦,2007-05-15~17
    顯示於類別:[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289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