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29238      線上人數 : 70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161


    題名: 東亞氣候之多重尺度交互作用 ---子計畫九:NAO對下游阻塞高壓生成與東亞冬季氣候之影響
    作者: 洪志誠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關鍵詞: 阻塞高壓;寒潮;北大西洋振盪;阻生;行星尺度波動;綜觀尺度波動;旬年週期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4-01-17 19:31:36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觀測發現,2004/2005 年東亞冬季氣候異常與西伯利亞阻塞高壓有關,以台灣地區 為例,2004 年冬季(DJFM)5 次寒潮,皆發生在西伯利亞阻塞高壓消散階段。阻塞高壓生 成後,南北向扭曲環流將高緯冷氣團平流至低緯,並囤積在高壓兩側槽線,直到阻塞消 散,冷氣團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才快速往南移動,造成下游以及低緯低溫天氣。 初步分析,影響東亞天氣的西伯利亞阻塞高壓與上游北大西洋震盪(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有關,約有一半的阻塞高壓是發生在NAO 負相向位期間;NAO 造 成行星尺度環流變化,似乎提供下游地區有利的阻生環境,導致西伯利亞一帶阻塞頻率 增加。 本研究嘗試從觀測資料(1948-2005)探討冬季NAO 振盪與下游地區阻生的關係,研究 究重點主要包含:(1)比較在不同NAO 相位期間,行星尺度波動與綜觀尺度波動對西伯 利亞阻生影響的差異,(2)西伯利亞阻塞高壓發生頻率是否受NAO 影響,出現旬年週期 變化。
    關聯: 研究期間:民9508~9607,計畫編號:NSC95-2111-M133-001-AP4
    顯示於類別:[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422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