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606819      線上人數 : 6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875


    題名: 離心收縮對肌肉損傷及適應問題之探討
    作者: 陳忠慶;謝伸裕
    日期: 1996-11-01
    上傳時間: 2014-06-05 15:11:2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教務處
    摘要: 本文主要在於針對肌肉從事離心收縮後,對肌肉損傷的變化情形,以及離心運動對肌肉損傷的適應問題來進行探討。因從事不熟悉或新的高強度離心運動時,會使肌纖維的組織和細微構造被拉扯而受到損傷,進而誘發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es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之狀態,約在運動停止後24-72小時之間,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簡稱ROM)下降和肌肉酸痛的情況最為明顯,但肌肉組織發生水腫的現象,卻出現在運動後第五天左右。最大肌力大約在運動後0-24小時之間即出現最低值;血液中之肌肉蛋白質的出現量,會延遲至運動後第2天以後才會突然大量上升,約在第5天左右出現最高峰。之後,隨著休息時間的延長DOMS會被慢慢的修復,大約在運動後的第7-10天以後,才能夠完全的恢復。從事單一回合的離心運動時,可能可以刺激肌肉產生適應的能力,而使原本已受到損傷的肌纖維,更有抵抗免於隨後再繼續運動時所可能產生之進一步傷害。雖然相關文獻所測得之肌肉損傷的適應時間並一致,這可能是因實驗設計的不同所導致的。不過在運動後第3天到第6個星期之內,在讓原本已損傷之肌纖維再做第二回合的離心運動時,其所被測得之值(依變項)顯著地比第一回合後來得小。其中肌力、ROM和肌肉酸痛的適應情況,大約可以維持6個星期左右;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簡稱CK)活性至少可以維持6個月以上。雖然這些指標中,有一些在時間上的變化情形很類似,但是否意謂著都是由相同的生理機制所造成的呢?還須要未來進一步的研究來加以查證。
    關聯: 北體學報,5期,P.177-188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北體學報(1-18期)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