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38/17057 (28%)
造訪人次 : 315584      線上人數 : 11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904


    題名: 助跑速度以及最後5公尺與10公尺速度對跳遠成績的影響
    Influence of long jump approach velocity, last 5m and 10m velocity on it's performance
    作者: 王淑華;陳九州;陳志中;郭燦星
    日期: 2000-04-30
    上傳時間: 2014-06-05 15:12:0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教務處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探討協跑速度曲線,以及助跑最後5公尺與10公尺速度,對跳遠成績的影響。受試者為台北體育學院,7名男子跳遠專長學生,平均年齡為20.00 ± 1.14歲,體重66.57 ± 4.08公斤,身高176.57 ± 3.26公分,個人最佳跳遠成績7.24 ± 0.37公尺。所有受試者接受以5公尺為間隔的跳遠助跑分段速度測驗,同時記錄其助跳最後三步之步幅及跳遠成績。結果顯示:跳遠助跑各段速度,除起跳前20-25公尺段落外,其餘皆與跳遠成績呈顯著相關(p <.01~.001);助跑速度曲線方面,受試者自開始助跑後,~~逐漸加速,約在起跳板前10-15公尺,達到最高速度,平均為每秒9.69 ± 31公尺,接下來的兩段5公尺之速度,逐漸遞減;助跑倒數第三步至第一步之步幅,平均分別為2.18 ± .21公尺、2.26 ± 19公尺以及2.13 ± 12公尺,與跳遠成績間,並無顯著相關;以助跑最後5公尺速度預測跳遠成績的迴歸方程式為:Y=.633975+.672189X (F=24.26, P<.01),即速度每秒增加0.1公尺時,則跳遠成績將增加6.72公分;以助跑最後10公尺速度預測的迴歸方程式則為:Y=2.110471+.953825X,(F=119.65, P<.01),即速度每秒增加0.1公尺,則跳遠成績將增加9.54公分;以助跑最後10公尺速度所預測的跳遠成績。較以5公尺的預測值更準確。結論:助跑最後階段之速度與跳遠成績間,具有顯著相關,即最後階段速度越快,其跳遠成績將會越好;由於跳遠項目的特性,平時訓練應著重在50公尺左右的速度之能力;有關助跑速度部份,選手於助跑第一步開始至起跳,皆應持續地加速,並在助跑最後階段,達到助跑最高速度;而助跑轉變為起跳之過程,應有快跑-起跳的觀念,同時應避免起跳前10公尺的助跑速度出現下降現象。
    關聯: 北體學報,7期,P.88-100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北體學報(1-18期)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