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471/17084 (14%)
造訪人次 : 3199379      線上人數 : 8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911


    題名: 運動與肥胖專論
    Exercise and Obesity
    作者: 郭家驊;陳九州;陳志中
    日期: 2000-04-30
    上傳時間: 2014-06-05 15:12:1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教務處
    摘要:  肥胖(特指腹圍脂肪增加者)被認為是大部份慢性疾病的重要導因。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估工業化國家所有死因的75%(佔臺灣十大死因的50%以上),成為許多國家醫療資源極大的負擔。現代醫藥對肥胖所衍生出來的慢性疾病均束手無策,運動與飲食控制,為兩種目前最常用的減肥策略。過度節食減肥易使肌肉與肝臟肝醣儲存量降低,導致維持血糖的能力大打折扣,因而應付環境壓力的能力降低,同時造成血液酮體濃度增加。血糖降低導致免疫及神經細胞能量供給不足,以致於抵抗力降低與精神萎靡。另外為補償維持體內血糖濃度的能力,肌肉(骨骼肌)蛋白必須分解出氨基酸,提供作為糖質新生作用。長期運動為健康且自然的一種減肥方式,運動除可避免上述節食減肥造成的缺點,研究證明有規律運動的人,除了免疫能力較強、肝醣儲存較多外(身體儲備更多可被快速使用的能量物質),身體組成可以逐漸改變使肌肉質量增加與脂肪質量減少。運動雖然增加身體能量支出,但並不會因此增加食慾。運動減低體脂的主要原因,至少包括下列兩項:1)運動可使肌肉血流量增加數倍,造成攜帶養份的血液流向肌肉較多,對脂肪細胞的養份補給相對減少;2)運動後脂肪組織lipoprotein lipase (LPL)的活性減少且LPL在肌肉組織的活性增加,此效應也使得血液輸送的三酸甘油酯,較易進入肌肉且不易進入脂肪組織儲存。長期耐力性運動,可使所訓練的肌肉粒腺體數目增加。此結果可使得肌肉對於脂肪的燃燒能力增加。因此可藉由長期規律運動,來限制脂肪細胞的成長。運動減肥可以藉由消耗熱量,達到減肥效果為目前一般的大眾理論。雖然運動可以達到減肥效果,但由於運動所消耗的熱量非常有限,不足以解釋運動減肥的效果。
    關聯: 北體學報,7期,P.180-192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北體學報(1-18期)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