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22/17135 (11%)
造訪人次 : 4327247      線上人數 : 5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804


    題名: 氣候變遷下流域空間颱洪災害調適與風險溝通之研究-以基隆河與高屏溪流域為例--子計畫:氣候變遷下流域空間災害調適與風險溝通之研究-以基隆河流域家戶社區為例(II)
    作者: 吳杰穎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
    關鍵詞: 風險溝通;氣候變遷;災害調適;流域治理;基隆河流域;家戶社區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017-07-25 09:01:1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科技部
    摘要: 為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災害頻率變高,強度變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2012年,公佈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其中「推動流域綜合治理」為總體調適策略重點之一。而2014年1月29日公佈「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亦呼應前述氣候變遷災害調適策略,成為當今政府推動災害風險管理之主要政策。流域治理涉及的層面,涵蓋水資源、土地使用、產業發展等政策,上中下游有不同的管理單位很多,且相關之利害相關人非常複雜。2006年,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強烈建議利害相關人共同參與洪患管理。流域治理的利害關係人不單單是政府單位,更包含社區與居民。因此,如何建立流域空間之社區與家戶層級有效的風險溝通機制,是當今台灣極為重要之課題。 本研究以基隆河流域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員山子分洪道」與「淹水潛勢圖」等災害調適措作為研究議題。透過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建立社區與家戶層級之風險溝通分析架構;藉由問卷調查,並運用T-test、ANOVA,以及相關性分析等統計方法,探討社區與家戶層級之風險溝通議題。研究發現,「鄰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為風險溝通中重要之利害關係人;且汐止區之社區與家户,其災害識覺多受教育程度、受災經驗、結構式減災工程,以及淹水潛勢圖等因子影響;尤其對「員山子分洪道」具有非常高的信任感與依賴感,也在汐止地區產生堤防效應現象。研究結果亦發現,現階段「淹水潛勢圖」並無法成為良好的風險溝通工具,未來應加強推廣。 
    關聯: 研究期間:民10408~10507,計畫編號:MOST104-2625-M-845-001
    顯示於類別:[城市發展學系] 研究計畫 /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75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