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644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313/17059 (19%)
造访人次 : 829401      在线人数 : 4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448


    题名: 民族舞蹈創作的藝術本性:在遮蔽與無蔽之間
    作者: 鄭仕一;蕭君玲;鄭幸洵
    贡献者: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
    关键词: 民族舞蹈;藝術本性;遮蔽;無蔽
    日期: 2006-09-30
    上传时间: 2017-09-12 15:38:12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摘要: 民族舞蹈是一種根基於民族文化血源的藝術,它在近代的發展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因此,在創作上面臨了極大的困境。本文從海德格的現象學理論切入,探究其藝術本性,遮蔽與無蔽是海德格現象學的基本理論,該理論強調出藝術本性就存在於遮蔽與無蔽相互轉換的機制上,海德格認為藝術的本性是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藝術作品的審美存在是在不斷地詮釋中生成的,舞蹈是透過身體動作來詮釋藝術本性的,它是變動性的存在。民族舞蹈創作時的關鍵在於創作者、作品、藝術三者之間的循環關係,三者之間是互為因果的存在關係。這表示了藝術本性是無蔽的,是變動不居的。關於詮釋民族舞蹈創作的藝術本性,從現象學無蔽的視角來看,對於作品的詮釋應將自我置入作品,再由作品自身立場出發來詮釋作品,以避免遮蔽的詮釋。
    關聯: 大專體育學刊,8卷3期,1-12頁
    显示于类别:[舞蹈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