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734
|
题名: | 運動模擬藥物設計之分子基礎與可行性 |
作者: | 廖翊宏;陳秀華;李麗珍;陳宗與 |
关键词: | 運動訓練;胰島素敏感度;糖尿病 |
日期: | 2010-10 |
上传时间: | 2019-02-13 16:28:52 (UTC+8) |
摘要: | 已知規律身體活動可增進運動表現,同時預防數種退化性代謝疾病發生。然而,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現今仍有大部分的人會因無運動意願或喪失運動能力而無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由於缺乏運動,此類族群罹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則明顯高於規律運動族群,因此,運動科學家們開始思考開發特殊藥物以模擬運動訓練效益的可行性。最近,數種天然與人工合成的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與PPAR δ(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δ) 活化劑陸續被發現,並在數種動物模式中被證實可有效提高有氧能力、降低體脂肪、提昇胰島素敏感度等運動適應效應。這些令人振奮的結果進一步提供科學界發展「運動藥錠」的契機與線索;然而,目前這些藥物在穩定性與安全性上仍有技術與實用面的問題亟需克服。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這類化合物如何引起類似運動訓練之生理變化的分子機制,同時在實際應用與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向上亦有深入討論。 |
關聯: | 大專體育,110期,頁92-99 |
显示于类别: | [運動健康科學系] 期刊論文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