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36/16767 (28%)
造訪人次 : 30980      線上人數 : 1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866


    題名: 壘前與壘後起跑方式之生物力學分析
    作者: 林國華;劉強
    關鍵詞: 跑壘;離壘時機;壘球;棒球
    日期: 2007-03
    上傳時間: 2019-02-13 16:40:33 (UTC+8)
    摘要: 目的:比較棒壘球壘前式與壘後式兩種不同壘上起跑方式之運動學和動力學上的差異。 方法:以中華女壘國家代表隊15名野手為研究對象,利用兩台Sony數位攝影機(60Hz)與單軸加速規(1000Hz)與一台AMTI測力板(1000Hz)。同步擷取兩種不同壘上起跑動作影像,以APAS分析軟體獲取跑壘時間和離壘瞬間速度等運動學參數。動力學以Acqknowledge3.5.2版軟體分析離壘瞬間的推進力最大力量、推進力衝量、垂直最大力量及垂直衝量等參數並除以個人體重(BW)作為標準化。所得數據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α定為.05。 結果:壘後式在總跑壘時間(3.19±0.11 sec vs.3.28±0.14 sec)、離壘瞬間速度(2.17±0.15m/s vs. 2.04±0.25m/s)、水平推進力衝量(0.03±0.014m/s vs. 0.02±0.012 m/s)、垂直最大力量(1.01±0.33Nt/BW vs. 0.53±0.34Nt/BW)及垂直衝量(0.19±0.068m/s vs. 0.08±0.048m/s)等參數上均顯著優於壘前式(p<.05)。 結論:整體而言,壘後式較壘前式可明顯縮短跑壘時間,但因離壘時機上的差異,造成有5名受試者(C.D.F.J.L)在總跑壘時間上壘前式快於壘後式,因此建議此5名受試者(C.D.F.J.L)宜採壘前式起跑方式,其餘受試者在能有效掌握離壘時機下建議壘球選手在所有壘包跑壘時以及棒球選手在三壘高飛犧牲打時,壘上起跑動作可採用壘後式,以取得較佳的時間優勢,提高跑者安全上壘的機率。
    關聯: 大專體育學刊,9卷1期,頁47-55
    顯示於類別:[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