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999
|
題名: | 隋代對外政策析論:以征高麗為核心 |
作者: | 耿振華 |
貢獻者: |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
關鍵詞: | 隋文帝;隋煬帝;高麗;對外政策 |
日期: | 2018 |
上傳時間: | 2019-03-22 15:57:29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
摘要: | 本文旨在以隋征高麗的理由與過程,分析隋代對外的原則和目的,以及對唐代對外政策的影響。並藉由各民族政權相互間的結盟征戰,探討隋帝國的相應措施,歸結隋與南北朝中原政權對外政策的相異之處。特別從安撫高麗到出征高麗的必然性,說明並彰顯隋帝國對外政策的理念與實踐。以結果論,隋帝國遠征高麗,並沒有使高麗遣使朝貢與徹底臣服,反而加速隋帝國自身的覆亡。不論出於協助高麗內政穩定或為建立親隋政權,或為鞏固帝國中央對外的宗藩體系網絡;遠征高麗是東北亞戰爭史上的豪舉。隋帝國需要克服路遠、饑寒、疾疫、氣候、地形等自然限制與糧運的調遣問題;因此,征高麗的原因與目的值得探討。首先,隋帝國的君主大臣堅信高麗的土地隸屬於中原王朝,認定從漢武帝在高麗舊地設置四郡之後,高麗領土便是被漢、魏以來直接統治的郡縣,加上土地含有大量因征戰而流失的漢族子民,而高麗自始至終接受中原王朝冊封;自然認為高麗沒有資格成為區域共主,更不應存有與隋帝國霸天下的野心。其次,遠征高麗關係彰顯宗主國的威信與地位,為了落實宗主國的地位以及實質控制朝鮮半島,為了向其他臣屬於隋帝國的民族政權證明宗主國的軍事實力,隋帝國的君主認為有必要以武力完成此一目的。本文以隋帝國內部興衰發展,以及國際情勢下各民族政權成敗變化等,歸納對高麗開戰的必要性。最後,探討隋自認征高麗師出有名;但高麗建國神話傳說中的民族認同,以及對遼東土地和其他民族間的結盟關係,尤其在戰爭過程中剛強對抗的態度;顯示出雙方認知的分歧與差異。本文歸納上述論點,除了比較其間的差別,最終歸結戰爭對雙方不利的結果與影響。 |
關聯: | 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頁67-82 |
顯示於類別: |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