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701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313/17059 (19%)
造访人次 : 953696      在线人数 : 4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7014


    题名: 無鬼有妖的矛盾 蠡闚王充《論衡》的鬼神觀
    作者: 張志威
    贡献者: 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关键词: 人死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妖;天地之陽氣
    日期: 2018-06
    上传时间: 2019-06-21 14:35:15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中國語文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摘要: 「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解答,「祭祀」只是為了慎終追遠,教誨後代子孫毋忘本,孰料為了門面問題而誇張地把祭祀品或祭儀搞得日趨鋪張,而漸失其本意。為此歪風,王充提出「人死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的命題,企圖消弭當時崇尚厚葬者之觀念,其目的即在提倡「薄葬」。此命題延伸而來的是當時充斥社會的「見鬼」或「鬼神」現象,王充不得不為這現象的申述,而有所謂「鬼」者,「天地之氣」也、「陽氣」也、陰陽之氣也。它不止象(像)人之形,還是一種「毒」,犯人輒死。但,天地之氣能生人,自然也會生「鬼」。王充更把人死後不能害人而無知的精神與常見到的能傷人的「存在」分別開來,前者稱「鬼神」或「神」,後者稱「妖」。「妖」,攸關人之生死,甚而國家之興亡。
    關聯: 北市大語文學報;18期;頁19-40
    显示于类别:[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北市大語文學報18期.pdf7093KbAdobe PDF250检视/开启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