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緒論:探討活化後增益(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對於2,000公尺划船總時間、平均每500公尺時間及槳頻有何影響,並瞭解深蹲及俯臥拉舉最大肌力對划船運動表現的相關性。方法:招募10位大專甲組划船選手參與實驗,實驗以平衡次序法比較所有選手完成三種熱身狀況後,2,000公尺划船測功儀測驗的差別。熱身方式分別為未熱身、模擬比賽熱身以及模擬比賽熱身加上PAP。模擬比賽熱身包含慢跑及動、靜態伸展,PAP使用70%的1RM進行五次三組的俯臥拉舉及深蹲運動。在正式實驗開始前,選手進行深蹲及俯臥拉舉最大肌力測驗,以一次完整動作的最大重量作為分析參數。最大肌力測試一週後,在室內划船測功儀上進行2,000公尺測驗,取2,000公尺總時間、平均每500公尺時間以及槳頻作為分析使用。以單因子重複測量比較不同熱身狀況之間,2,000公尺總時間、平均每500公尺時間以及槳頻的差異。以皮爾森相關係數瞭解最大肌力與運動表現的相關性。結果:並未發現2,000公尺總時間在不同熱身狀況之間達到顯著差異(p=.063),而模擬比賽熱身加上PAP的平均每500公尺時間顯著低於未熱身(p=.007)及模擬比賽熱身(p=.042),槳頻則未發現三種熱身之間有顯著差異。最大肌力與所有運動表現相關參數皆未達顯著相關。結論:PAP可以減少2,000公尺划船的平均每500公尺時間,顯示出PAP對於速度表現的效益,教練及選手可以用來提升訓練時的臨界速度或是增進比賽的表現。最大肌力用於評估選手的運動表現或能力時必須謹慎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