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907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1039013      線上人數 : 5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9075


    題名: 「天之所與我者」:孟子之「自然法」思想
    作者: 許惠琪;Hsu, Hui-chi
    貢獻者: 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關鍵詞: 孟子;自然法;天人關係;Mencius;Natural la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日期: 2023-06
    上傳時間: 2024-03-25 11:50:15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摘要: 「自然法」(Natural Law)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規範」(nomos),是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政治制度等一切秩序的上位法則。過去較少以「規範」角度探究孟子思想,因此本文以墨子作為參照態樣,分三層次把握孟子自然法思想之特色:第一,就自然法法源而言:孟子認為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其本質均稟承「天」的「內在規定性」,類似但不完全等同西方法理學之「事物本質說」(Natur der Sache)。相較於墨子將「人」退居於「天」之下,孟子則將「人」舉升至「天」的至尊地位。第二,就自然法的屬性而言:相較於墨子「以義說仁」,孟子「攝義歸仁」,乃屬自律自然法。第三,就自然法於政治層面的實踐而言:不同於墨子的「尚同」主張,孟子以自然法內在人心,故人對政權之正當性有高度的判斷自由,因而導出「抵抗權」的概念。最後,本文將孟子既「超越」又「內在」的自然法特質,置於西方自然法發展的脈絡下,凸顯其時代意義在於:以「天」證立道德價值,避免了「休謨(Hume)法則」「實然」(sein)與「應然」(sollen)難以等同的困境。以人內心對天道的契悟,肯定「良心抵抗」(conscientious disobedience)之合法性,避免了西方教會獨佔上帝解釋權的專斷。但又以「天」的客觀法則,避免「民意」淪為「民粹」。
    關聯: 北市大語文學報,28期,頁1-33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96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