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29257      線上人數 : 6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9150


    題名: 中南部地區民眾空氣污染風險及危害之調適行為模式研究
    作者: 林明瑞;黃美莉;Lin, Ming-ray;Huang, Mei-li
    貢獻者: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
    關鍵詞: 空氣汙染;調適行為;計劃行為論;結構方程模式;Air pollution;Adaptation behavior;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日期: 2022-06
    上傳時間: 2024-03-26 16:53:3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摘要: 臺灣中南部地區秋冬春三個季節空氣污染嚴重,本研究主要探討當民眾面對空氣污染時,採取調適行為模式為何。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本架構,納入部分健康信念概念及其他重要變項,發展成為空氣汙染調適行為理論模式,針對空氣汙染較為嚴重之中南部地區民眾進行問卷調查。主要目的是探討民眾在模式中各面向的表現為何、相互影響關聯性為何,及如何有效促發民眾的空氣污染調適行為。本研究針對民眾依比例分層抽樣,共發出問卷938份,回收有效問卷5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60.13%,Cronbach’s α為0.907。本研究各面向平均數得分,最高為「經驗」(4.02)、「態度」(4.01);其次為 「反應效能」(3.90)、「認知」(3.84)、「主觀規範」(3.82);表現最低為「行為 (B)」(3.05)、「行動(AC)」(2.96)。本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模式建構與因果關係檢定,驗證結果:本研究修正後之空氣污染調適行為模式的各項適配指標皆達到標準,其整體適配良好。研究結果得知,調適行為模式對認知解釋力(37%)最佳,其次為經驗(34%)、自我效能(31%)、意識(25%)、態度(20%)、主觀規範 (20%)、行為意向(20%)。空氣污染調適行為模式主要的路徑,首先是經驗影響態度,再影響主觀規範,其次影響行為意向,最終影響行為、行動;其次為認知直接影響行為及行動之路徑。再者,影響行為與行動總效果值,以行為意向對行為與行動影響的總效果值,分別為0.61、0.21;其次為經驗影響(行為0.55,行動0.41)。由路徑關係得知,政府若要促發民眾的空氣汙染調適行為,可以選擇曾經有空氣汙染經驗的民眾,會有較積極的空氣污染防治態度,可透過親朋好友的同儕的影響,輔以空氣污染防治策略,以增強其對空氣汙染防治的信心,進而改變空氣污染狀況的行為意向,進而產生有效的行為及行動。另外,主管機關還可以對民眾進行教育宣導,而強化民眾的空氣污染認知之後,以利其直接採取空氣污染防治行為、行動。
    關聯: 環境教育學刊,20期,頁35-75
    顯示於類別:[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50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