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 |
五位國小教師教科書使用之分析 |
葉興華(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
|
2016-07 |
亞洲優秀女子拳手致勝關鍵: 以2014仁川亞運及2016里約奧運資格賽為例 |
林明佳(技擊運動學系) |
|
2012-06 |
以中文為第二外語學習者聲調表現研究 |
蔡茜伃(兼)(通識教育中心) |
|
2023-01 |
以史觀戲、以戲觀史—
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 |
楊馥菱(中國語文學系) |
|
2022-07 |
以展演作為跨文化劇場之實踐研究 |
趙郁玲(運動藝術學系) |
|
2021-04 |
以焦點團體訪談探究台灣北區某集中檢疫所醫護人員自願參與防疫任務之分析 |
黃遵誠(兼)(通識教育中心) |
|
2019-04 |
以質性分析探討政府、非營利組織與民眾的多層次衝突-以土石流災害為例 |
莊旻達(都會產業經營與行銷學系) |
|
2020-03 |
以雙因素探索性結構方程模式檢視中文版線上認知量表之因素結構 |
游錦雲(心理諮商學系) |
|
2015-07 |
低碳都市評估及其空間結構之分析 |
沈育生(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
2020-01 |
優秀桌球選手在不同級別比賽之生理與心理反應 |
陳建利(球類運動學系) |
|
2016-06 |
八週漸進式功能性敏捷訓練對桌球選手競技體能之影響 |
陳建利(球類運動學系) |
|
2021-07 |
公民科學與創客運動:空氣盒子計畫的案例探討 |
曾靖越(視覺藝術學系) |
|
2020-07 |
凝煉文化.疊映當代-民族舞蹈創作的對話 |
蕭君玲(舞蹈學系) |
|
2011-01 |
利用合成之細胞外基材修復關節軟骨之組織工程研究:以複合載體修補耼軟骨缺損Tissue engineering of 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 with synthetic extracellular matrix:Osteochondral defect repaired with composite scaffold |
董福義(兼)(衛生福利學系) |
|
2017-01 |
創造性舞蹈師資培育理論與實務 |
吳怡瑢(舞蹈學系) |
|
2016-07 |
功能性花草茶之包裝標示色彩研究 |
蕭惠君(視覺藝術學系) |
|
2020-06 |
加速規測量老年人每日步數與憂鬱症狀之劑量反應關係:2年世代研究 A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lerometer assessed daily step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adults: a two-year cohort study |
薛名淳(運動教育研究所) |
|
|
協奏曲幻化-賴承儀雙簧管獨奏會 五首協奏曲演出詮釋解析報告 |
賴承儀(兼)(音樂學系) |
|
2020-07 |
占星學習者的自我轉化學習歷程 |
陳相如(教育學系) |
|
2023-01 |
厚朴酚對大鼠腎臟缺血再灌流引起之腎臟傷害與遠端多重器官傷害的保護效果 |
唐嘉佑(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 |
|
2012-12 |
參加2012年第7屆亞洲錦標賽男子軟式網球項目雙打金牌競賽實務技術報告 |
方同賢(球類運動學系) |
|
2014-09 |
參加2014年第17屆亞洲運動會軟式網球項目男子雙打銀牌競賽實務技術報告 |
方同賢(球類運動學系) |
|
2016-02 |
參加2014年西班牙第十三屆世界大學羽球錦標賽女子項目個人單打奪金競賽實務技術報告 |
廖焜福(球類運動學系) |
|
2017-07 |
參加2017年第23屆夏季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田徑女子標槍項目銀牌競賽實務技術報告 |
羅仁駿(陸上運動學系) |
|
2012-03 |
台北市中學等學校學生評鑑體育教學之研究 |
施又誠(兼)(體育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