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35/17148 (11%)
造訪人次 : 4696256      線上人數 : 3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9609


    題名: 經典教育的瓶頸與契機初探
    作者: 劉虹希;張崑將
    貢獻者: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關鍵詞: 讀經;經典教育;共讀;教養;人文教育
    日期: 2024-12
    上傳時間: 2025-02-13 11:54:2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人形塑孩童讀經的歷程以及孩童愈大愈不喜歡讀經的原因,藉
    由宗教型幼兒園推動經典教育的瓶頸與契機,用以探究從「讀」—「經」—「讀經」如何首尾一貫。研究主要以半結構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 13 位研究參與者的質性資料,進行主題分析並綜合實地觀察。研究結果顯示:(1) 從大人形塑孩童讀經的歷程來看,主要的動機來自於對孩童「品格的培養」及「五力的訓練」,而執行的行動為對孩童施以「『強』恕而行的實踐力」;孩童愈來愈大之後,讀經大都轉向於「階段性任務完成」而漸行漸遠,或「學科導向」而可有可無;最後,整個陪伴孩童讀經的歷程,回饋於大人自身的是「立身處事的默會與待機」及「反躬自省,將心比心」。(2) 孩童愈大愈不喜歡「讀」經的原因為:「大量壓迫灌輸」、「讀經老師的保守性」、「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學習範圍擴大」等。研究者歸納以上結果發現:(1) 孩童愈大愈不喜歡讀經的外顯因素,在「讀」不在「經」;內隱因素,即是生起了想要擺脫逃離「框架」。(2) 藉由與生活結合的親師生共讀到大人因材施教、孩童適性為學,希冀達到孩童以歡喜心讀經。最後,根據研究與後續建議,提供相關教育及親師生互動與教養等另一種思維。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 人文社會類 ,第55 卷 2 期,頁 51-72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5-2-3.pdf1402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