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本文主要以薩悌的作品《金諾佩第斯》(Gymnopédies, 1888)與《五首夜曲》 (Cinq Nocturnes, 1919)為例,探討並分析比較其鋼琴作品之和聲語法。薩悌全 名為艾力克.阿爾弗瑞.萊斯利.薩悌(Eric Alfred Leslie Satie, 1866-1925),本 籍法國,為近代著名作曲家,其作品涵蓋包括聲樂、鋼琴獨奏與管弦樂等編制, 所呈現的個人特色與藝術價值,早已獲樂界一致的肯定與推崇,同時他個人獨樹 一幟的音樂美學觀,早已被公認為對於其後的新古典樂派(Neo-classicism)具深 厚影響力。 在薩悌眾多的鋼琴作品中,據筆者之歸納,薩悌除運用一般當時法國作曲家 的共通寫作語彙外,亦同時呈現出不僅有別於當時的主要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甚至有部分尚先於德氏出現的手法-例如和絃的平行移動 與大量的非三度音程等,充分顯示其與新古典主義的密切關係;而薩悌最富盛名 的和聲寫作語法,除於早期即已呈現出鮮明的個人特色之外,直至其晚年的音樂 創作、卻又顯現出與同期其餘作曲家更大的差異。有鑑於此,筆者特以其分別於 早期與晚期所寫作之鋼琴作品《金諾佩第斯》與《五首夜曲》為主題,進行探討 並分析比較,希冀能藉由此研究,得以協助習樂者與一般聽眾更加瞭解薩悌這位 作曲家,進而對於國內當代音樂的推動略盡棉薄之力。 本文共分為五部分,依序分別為緒論、薩悌生平暨其鋼琴作品概述、早期作品-《金諾佩第斯》、晚期作品-《五首夜曲》與結論。經筆者研究結果,在此二 部鋼琴作品中,基本上薩悌在音樂作品中所表現出的調性色澤更趨模糊,而平行 和絃的運用則更形擴張,另對於非三度的音程(例如二度與四度)採取大幅強調 的方式,同時在整體音樂風格的對比方面也更加的密集。在這多重因素的同步運 作之下,展現出精緻豐富的音響效果,進而造就出深具獨特美學觀的音樂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