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28800      線上人數 : 6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3762


    題名: 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公民美學運動的觀察
    作者: 蔣駿
    關鍵詞: 文化行銷
    公民美學
    消費
    環境教育
    文化力
    Cultural marketing
    Citizen&apos
    s aesthetics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ltural strength
    日期: 2008-06
    上傳時間: 2011-03-10 14:43:54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
    摘要: 經濟市場下的「消費」建構出物或商品在社會中的交換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指涉符號或象徵
    社會、文化變遷過程,從權力結構亟欲創造的意義(meaning)或意象(image)而言亦為社會控
    制的機制。刺激「消費」可以透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與公民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
    化行銷」,文化行銷著重於創意生成、群體意識與以刺激消費作為政策推動途徑。二十一世紀以
    來,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永續發展已成為各國開發重要原則。為實踐世界公民的角色,我國在憲
    法修正條文特別增列第十二條「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但是透
    過法令與行政對於提昇環保意識的效果有限,為說服與感染人類行為意識的不確定性,文化形塑
    可以增強環境政策與教育的培力(enpowerment)。公民運動本質就是教育,一種潛在課程教育
    (the hidden curriculum)的文化行銷是促進社群意識,強化集體環境權主張的環境教育策略。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承襲「永續發展行動計畫」提出「公民美學運動」,分階段至今進入
    跨部會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展延,計畫將公民美學運動具體化為社會動態實踐,創造一種文
    化想像與意義的聯結。從文化力的角度思考,行動價值不只存在於環境的能動性主體,尚包含從
    主體出發的空間照護想像(image)與環境視域(horzon)的融合。因此本研究試圖從文化行銷「消
    費」的正向途徑,透過文本理解群體與環境意識的肯認(recognition)以觀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
    員會推動公民美學運動的脈絡,反思文化行銷作為推動環境教育的多元創新意涵。
    關聯: 環境教育學刊
    第8期
    P.29-49
    顯示於類別:[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152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