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42877      線上人數 : 49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482


    題名: 論楊蔭瀏釋「散樂」界定說
    作者: 黃春興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
    關鍵詞: 散樂
    百戲
    雜樂
    歌舞戲
    日期: 2011-05
    上傳時間: 2011-12-07 17:24:15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摘要: 本文針對中國音樂史家、民族音樂學家楊蔭瀏先生(1899~1984)在其代表著作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一書中,於周代至宋代之際,對其所述及「散樂」之界定說,
    而加以探討與研究。有關中國「散樂」之發展源遠流長,其名始見於《周禮》一書。
    1「散樂」在中國音樂歷史演進中,地位較不高,雖然不是最主要的音樂類別,但所
    涵蓋的層面廣闊,包括含有戲成份的歌舞、雜技,及相關演奏類的藝術型態類別,
    發展成為後世所稱的戲劇、雜劇、曲藝、雜技、幻術(魔術)等多種伎樂之藝術形
    式。筆者鑑於探溯「散樂」之源流,是音樂史研究上非常重要之事項,但因周前史
    料闕如,其名始見於周代,爾後各代皆有流傳發展。2故僅自周代之濫觴論起;繼而
    興盛於漢代絲路開通之後,漢時並稱之為「百戲」,迨有「雜樂」之相對等稱呼,
    後來成為中國古代歌舞戲與雜技等表演的總稱;發展至隋唐時期而達到極盛;又因
    宋代市民文藝興起,蛻變而轉向多元化戲曲、曲藝、雜技等發展之後,「散樂」漸
    漸地已非原義,故本文僅探討至宋代為止。「散樂」是中國中古時期上下階層所喜
    愛的娛樂節目,其項目與內容琳瑯滿目,自始至終均伴隨著受到執政者的熱衷與禁
    罷。楊氏在其論著中對於「散樂」之源流,未詳以論述,且對於「散樂」之釋義及
    論述方面,則有多處疑點,筆者認為有些不妥及不夠周延之處,故予評述其論之觀
    點,並進一步在其要點上作出補充說明,研探以<論楊蔭瀏釋「散樂」界定說>為
    題,加以論述之。
    基於學術自由論之理念,在論述要點上,概括其對於「散樂」之釋義及相關延伸之論題,為了鑑其真實層面,研探其說,究其所論,參以古籍文獻所載及
    近代學者論著,綜合分析及整理,考其論述之疑點等,進一步研探出對相關論
    題見解上之優缺,並闡述及補充其不足之說,以求周延,藉以作為對本論題之
    印證。
    關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第42卷第1期
    P.49-70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2-1-3.pdf546KbAdobe PDF774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