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66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446/17084 (14%)
Visitors : 3299965      Online Users : 98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640


    Title: 噶瑪蘭族的歷史傳統文化與變遷
    Authors: 劉騰謙
    Contributors: 台北縣蘆洲國民小學
    Keywords: 噶瑪蘭族
    噶瑪蘭傳統文化
    附名
    Date: 2010-12
    Issue Date: 2012-10-24 14:12:13 (UTC+8)
    Publisher: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Abstract: 近幾年來,臺灣原住民的研究一直持續發展,尤其以往最為人所忽視的平埔族,也陸陸續續有專家學者及文史工作者透過史料文獻及田野調查,投入相關的研究,噶瑪蘭族就是其中之一。文中噶瑪蘭族的神話傳說談起其由來,不管是哪一種版本,都顯示噶瑪蘭族的祖先應是從海上遷移過來蘭陽平原定居,而透過考古的調查也發現距今400~2000年前在平地出現的「舊社文化系統」應就是噶瑪蘭人的文化遺留,所以在清朝時期,根據文獻的記載當時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就有三十六社之多。後來漢人吳沙入墾蘭陽平原成功,使得漢人的文化大量進入噶瑪蘭族部落,並造成很大的影響,清朝政府髓有實施「加留餘埔制度」和「加留加埔制度」,但噶瑪蘭人終於還是敵不過漢人,逐漸被邊緣化,於是有一部分的部落遷移至現花蓮平原地區,後又因清朝的開山撫番政策,在花蓮地區的噶瑪蘭部落裡發生了「加禮宛事件」使得原本逐漸已受到漢化影響的噶瑪蘭族,更加的分崩離析了。文中除了透過文獻史料學者和文史工作者實際的田野調查資料,介紹過往噶瑪蘭族的傳統文化及現今他們還遺留下來的情形,包含他們的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最後再來探討他們積極爭取噶瑪蘭族復名運動的經過,經過一般波折,終於復名成功,但在復名成功之餘,噶瑪蘭族的文化卻也漸漸消逝當中,透過文化的省思來思考在噶瑪蘭人未來對於他們傳統文化保留的方向及困境。
    Relation: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8、9期
    頁15-34
    Appears in Collections:[Publications]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uTaipei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