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650
|
題名: | 淺悉蜀漢的滅亡 |
作者: | 賴家安 |
貢獻者: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 |
關鍵詞: | 蜀漢 益州 天府之國 |
日期: | 2011-12 |
上傳時間: | 2012-10-24 14:12:23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東漢桓靈二帝時,政治昏暗導致天下大亂,各地豪強繼之而起,獻帝時,王權旁落,曹操俠天子以令諸侯,後經過袁曹的關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奠定曹孫劉三分天下,各地勢力大致底定。建安二十五年(220)曹魏篡漢,蜀漢、孫吳繼之稱帝各據一方,此時曹位擁有中國北方徐、兌、豫、冀、青、幽、并州等廣大殷實的土地與人民勢力最為強大,吳孫擁有中國東南方的揚、交、荊州ˇ等江南富庶地區,蜀漢為三者中疆域最小者,僅擁有中國西南一隅的益州(大約今四川、雲貴一代),雖稱天府之國,但與曹位與孫吳相比不管是政治、軍事、經濟等都先天不足,在加上後天的失調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本文擬就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探討蜀漢滅亡的原因。 |
關聯: |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10期 頁29-44 |
顯示於類別: | [出版品]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第4-11期)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