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396889      線上人數 : 1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129


    題名: 情慾圖像藝術性的論述:藝術昇華
    作者: 林子龍
    貢獻者: 物化
    關鍵詞: 情慾圖像
    焦慮
    禁忌
    文化挫折
    昇華
    日期: 2012-05
    上傳時間: 2012-12-25 10:48:55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摘要: 這篇論文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現代社會對性的態度已呈現多元化的
    樣貌,尤其是從屬於藝術作品裡的性元素,理論上它與性知識一樣,應該都享有
    道德上的豁免權,但為什麼我們在面對它時還是會感覺到某種焦慮感?這種來自身
    體直接反應的焦慮感是從何而來?第二個問題是這類藝術作品裡的情慾性質除了與
    色情不同外,它與性的知識也沒有什麼關聯性;應該這麼說藝術的情慾圖像既不去
    刺激觀者對情慾的感官體驗(色情),也沒有意圖要對性的內容做深入的結構性探
    討(性知識),那麼它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第三個問題是當代社會可以在公共殿堂展
    示這類性質的情慾,但它不像色情圖像那樣具有普遍性的官能刺激力,只有少數人
    有興趣去感受它的內容,簡單的來說就是社會精英份子才會討論的內容,它這種源
    自色情但卻是一種論述形態的色情,對社會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篇論文把這三個
    問題奠基在情慾如何誘發文明集體焦慮感這個論點上,並透過“昇華”的觀點來闡
    述。論述的過程主要運用了 Freud 對性本能動力學的理論、Foucault 對非理性及性
    意識的詮釋、Baudrillard 的象徵理論、以及 Marcuse 的美學理論,透過對四位學者
    相關文獻的探討與分析,就情慾圖像在藝術、知識與色情三者上做觀念與脈絡的澄
    清,以區分它們在概念分類上的差異性。
    關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第43卷第1期
    P.81-103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3-1-4.pdf953KbAdobe PDF1863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