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38/17057 (28%)
造訪人次 : 321610      線上人數 : 15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255


    題名: 格不必盡古,而以風調勝--顧璘對格調論的實踐與補充
    作者: 蘇郁芸
    貢獻者: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顧璘
    風調
    格調
    格調派
    明代詩學
    日期: 2010-12
    上傳時間: 2013-01-02 14:15:3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
    摘要: 顧璘(1476-1545)與李夢陽除了是相互唱和的詩友,外詩學傾向同樣以唐為宗,講求格調,因此時人多目顧璘為李夢陽一派。弘治九年,顧璘中舉後不久,即以李夢陽的詩論為學習對象,批點《唐音》。然而,顧詩除如文徵明所說「矩矱唐人」外,王世貞更指出其「格不必盡古,而以風調勝。」在「格調」之外,顧璘於批點《唐音》中另拈「風調」一詞來形容古人的詩風。對格調詩論的加強是他與前七子仍有地域差異的展現,也可視為對李夢陽詩風的補充。「以風調補格調」,對「格調」一詞除繼承外,亦轉發出新的內容。故顧璘的詩學概念,對於掌握明代詩歌的全貌以及「格調」的內涵,是不可或缺的要項。這或許就是朱彝尊形容顧璘乃前七子之「羽翼」的原因之一。
    關聯: 北市大語文學報
    中文領域
    5期
    頁55-74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3.pdf1928KbAdobe PDF406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