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725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935/17148 (11%)
造访人次 : 4703748      在线人数 : 3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257


    题名: 日本市町時代五山禪宗及其僧侶漢詩知析探
    作者: 林均珈
    贡献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关键词: 五山文學
    五山十剎
    禪僧
    禪林文學
    日期: 2010-12
    上传时间: 2013-01-02 14:15:34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
    摘要: 中國與日本,兩國之間的互動一直是相當的頻繁,尤其,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更是深遠。日本漢詩,是日本人以漢語和中國古典韻文學的形式所創作的詩歌,它是中華文化在異域所產生的文學新枝。室町幕府(1338~1573)模仿中國,設定寺院制度,及五山、十剎、諸山等三個階級。武山禪僧以禪院為中心,大量寫作和詩文於是日本的漢詩文逐漸進入全盛時期,因此在日本文學史上,他們貢獻極大。五山文學對於當代的文學思潮以及後世江戶時代(1603~1867)的文化展開,扮演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關於禪林文學這一範疇,除中國的禪詩文外,日本五山禪宗僧侶的漢詩文也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職的學者深入研究。文本主要是以日本室町時代五山禪宗僧侶的漢文學為中心,探討日本室町時代五山禪宗制度之淵源、五山文學之思想意涵、武山文學之題材、五山禪僧漢詩之特色。
    關聯: 北市大語文學報
    中文領域
    5期
    頁125-146
    显示于类别:[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6.pdf3244KbAdobe PDF468检视/开启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