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05830 線上人數 : 4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uTaipei
人文藝術學院
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uTaipei
‧
管理
University of Taipei
>
人文藝術學院
>
人文藝術學院
>
北市大語文學報
>
Item 987654321/726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266
題名: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樂府詩集》二首〈木蘭詩〉的互文性分析
作者:
林淑雲
貢獻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講師
關鍵詞:
樂府詩集
木蘭詩
花木蘭
韋元甫
互文性
日期:
2011-12
上傳時間:
2013-01-02 14:15:46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英語教學系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樂府詩集》所收錄的兩首〈木蘭詩〉的互文性。所謂「互文性」,強調文本之間相互交織,共存兼容的連繫性。每一個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作家和其他文本激盪之下的產物,和其他文本之間有著滲透、發明、吸收、轉化等錯綜複雜的關係。兩篇作品篇名一致,人物雷同,故事情節相似,敘事結構相仿,展現出「宏觀互文性」。藉由分析兩首〈木蘭詩〉,以說明韋元甫〈木蘭詩〉在更新、增刪、改寫、位移民歌〈木蘭詩〉文句的過程中,與前文本展現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兩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話語方式:韋元甫淡化民歌〈木蘭詩〉之抒情色彩,以敘述取代對話,以過程代替結果,以說教總結全詩。篇中塗抹著韋氏性行謹飭,精於簡牘的文人特色與行文風格。二是價值系統:民歌風行於北朝,韋作寫定於唐代。北朝尚武,唐朝崇儒。北朝的木蘭,智勇雙全;唐代的木蘭,知書達理。民歌的木蘭在「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中求仁得仁,而唐代的木蘭在「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時獲得肯定。由此足證作者創作深受社會風尚、文化傳統的影響,背後不免隱藏著時代的價值取向與審美觀念。
關聯:
北市大語文學報
中文領域
7期
頁39-60
顯示於類別:
[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7-3.pdf
3858Kb
Adobe PDF
526
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
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