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471/17084 (14%)
造訪人次 : 3191713      線上人數 : 9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540


    題名: 從西方浮是得到東方狂魂-跨文化編創之文本比較研究
    作者: 楊馥菱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關鍵詞: 浮士德
    狂魂
    一心歌仔戲劇團
    跨文化編創
    日期: 2012-12
    上傳時間: 2013-03-27 10:11:5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摘要: 2011年12月17─18日,「一心歌仔戲劇團」假臺北城市舞台推出《狂魂》,即是改編自
    《浮士德》,這部作品可說是傳統戲曲與西方文學作品的再次接軌。據編劇孫富叡
    表示,該劇是以馬婁的《浮士德博士悲劇史》作為改編的依據,再吸收歌德的詩劇《浮
    士德》之部分情節內容,加以編創。對於一部舉世皆知的故事進行改編,無可避免的
    是文化隔閡的克服與主題思想的掌握,《狂魂》的深度與向度能否適合劇種本身,能否
    契合臺灣觀眾的審美趣味,這在臺灣劇場史上是相當值得大家留心與關注的。
    為了對於《狂魂》進行深入的分析,便需先就其本事根源加以探究。《狂魂》的故
    事內涵究竟承襲自馬婁版本的哪些情節?又汲取了歌德版本的哪些內容?為了能夠精
    準爬梳這其中的承襲與衍異,而不淪為表淺的討論,筆者認為精讀文本是有其必要的,
    因而將對於馬婁、歌德及孫富叡三個版本詳盡介紹與分析。本文將先就浮士德故事之
    淵源與相關作品加以介紹,接著再就浮士德(馬婁及歌德兩個版本)與《狂魂》之文
    本內容加以分析,根據分析內容進一步探討編創的部分,據此以窺探《狂魂》改編後
    所承襲與創新之處。
    關聯: 儒學研究論叢,第五輯,p.145-160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