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918
|
題名: | 原住民文學的類型與趨向 |
作者: | 浦忠成 |
貢獻者: |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國語文教學及研究中心 |
關鍵詞: | 原住民文學 口傳文學 民俗文學 作家文學 民族文學 |
日期: | 1999-06 |
上傳時間: | 2013-04-17 20:17:24 (UTC+8) |
出版者: |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
摘要: | 原住民文學是近十餘年來才逐漸被提及的名稱,它代表一種社會的運動與文學的自覺,與國際社會整體的原住民思潮、臺灣本土文化運動及臺灣原住民的自我反省,均有密 切的關聯。由於臺灣原住民其語言文化的屬性及歷史發展過程的殊異,因此與漢系族群(或 漢語系族群)所創作出的文學,在形式與內涵上,都出現極大的差異;廣義的原住民包括大 部分居住於臺灣西部平原及少數分布于東部的平埔族群,而狹義的原住民則是內政部所認定 約九個原住民族群。由於書寫者的身分或血統、使用的語言文字、敘寫的題材內涵等因素, 本文以廣義、狹義、最狹義諸層次為原住民文學進行定義與範疇的界定。原住民文學的內涵 大致以口傳文學及作家文學為主軸,前者的產生與發展是極為久遠的事,記錄著原住民先人 過去的歷史經驗與情感思想,主要是依賴口頭創作與實際生活實踐的神話傳說、民歌、謠諺 、禱詞之類,而作家文學與漢系族群的創作模式相似,只是原住民創作者在語言表達及內涵 取向上,與一般的漢系族群創作者有顯著的差異。原住民作家文學的出現,主要是因應原住 民生存的環境變遷與相關條件的日趨成熟(如文字運用),惟抗爭及悲情的內容終究不是原 住民文學的唯一趨向,真正的民族文學應該呈現文伯深層內優質的內容與運作架構,為整體 的文化提供思考的空間;因此,原住民的作家文學在現階段必須向傳統文化薈萃的口傳文學 汲取養分,傳承其文化的精隨,建立具備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學。 |
關聯: | 應用語文學報,創刊號=1期,頁185-197 |
顯示於類別: |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