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309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67847      線上人數 : 5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3099


    題名: 論唐代的除陌錢
    作者: 王怡辰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關鍵詞: 唐代;除陌錢;陌錢;貨幣;匯兌交易
    日期: 2008-12
    上傳時間: 2015-03-16 20:55:18 (UTC+8)
    摘要: 中國自兩晉之際以來,史料中出現了陌錢的講法,葛洪在《抱朴子》中有「取人長錢,還人短陌」之語。這是指向人家借的是大錢,還的卻是小錢,縱使錢數一樣,因爲購買力不同,債不算還清,在道教看來是一種罪,顯然這是一種被當時人極不喜歡的欺騙行徑。從宗教中的不道德批判來看,應當是社會中常見的行爲,這個成熟使用的記錄,不應該被視爲陌錢的濫觴,陌錢的概念,應該出現在更古老的中國。此後歷經東晉南朝,史料中都有行陌錢的記載,蕭梁時甚至還因爲陌錢而劃分行錢的區域,成爲唐代政府正式收取除陌錢的歷史經驗。中國傳統帝國各級政府,要從唐德宗計臣趙贊立除陌法、收除陌錢,開啟以陌錢爲政府專利的濫觴以後,歷代政府才開始刻意以陌錢爲專利。歷經中晚唐、五代的流變,到了北宋確定中央官定陌錢爲七七陌,形成中國到近代發行機鑄貨幣之前,各地或各類貨幣兌換的計算標準。它既不是學界常態認定的交易稅,更不是農業稅,它是面對交易時貨幣大小差價的計算標準,也是政府發行減重貨幣又不影響交易市場的巧門,本文企圖釐清唐代除陌錢的本質和演變,來討論唐室處理經濟環境通貨緊縮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果。
    關聯: 史學彙刊,2008年2期(總號22),頁19-44
    顯示於類別:[歷史與地理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