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37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935/17148 (11%)
造访人次 : 4702745      在线人数 : 6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3787


    题名: 命題與符號的圖像性質
    作者: 林子龍
    贡献者: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暨碩士班
    关键词: 情節記憶;語意記憶;基礎命題;事態;圖像性;組合段
    日期: 2011-11
    上传时间: 2015-07-07 12:05:14 (UTC+8)
    摘要: 命題表達事實,語言表達命題,相對於圖示符號的具像(mimetic)形式,語言符號是屬於抽象的形式,由於命題與事實兩者都是從現實世界中被萃取出來,所以命題及事實兩者與現實的關係是屬於抽象與具像(concrete)的對應關係,也因此語言與命題兩者有著形式上的一致性,但是圖像形式是類似現實世界的具像形式與命題的抽象形式並不相同,所以屬於具像性質的圖像是如何去表達一個抽象性質的命題是本篇論文所要探討的主題。文章的結構為:前言透過對現象區分為自然與法則兩種類型成為本文論述的架構起點;第一章討論命題,包含命題與事實、事實與事件、事實與事態三個小節;第二章討論符號,包含命題與符號、符號與圖像性、圖像與原型符號三個小節;第三章討論命題與圖像,包含圖像的性質與命題、圖像與構圖兩個小節;結語則是透過符號發展理論去釐清圖像性在符號與對象三者之間在觀念上容易混淆的地方。文章裡主要引用的理論有Wittgenstein 的圖像及再現理論、Tulving 的陳述記憶理論、Sonesson 的圖像性理論、Lowenfeld 與Brittain 的兒童圖像發展理論、Barthes 的語言組合段理論。所有的理論主要透過「Gabrielle 和她的姊姊」這件畫作探討圖像符號與命題分析的策略及步驟,並作闡述如何運用原型圖像的概念發展Wittgenstein 關於原子命題與命名之間的關係架構,並探討特定的命題是如何被勾勒出來。
    關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42卷2期,頁109-134
    显示于类别:[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