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829377      線上人數 : 50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428


    題名: 以非慣常環境視角對大陸交換生在臺遊憩行為之探究
    作者: 韓磊;蔡文榮;田野;沈彤
    貢獻者: 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華中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
    關鍵詞: 交換生;遊憩行為;非慣常環境;陸生;紮根理論
    日期: 2019-12
    上傳時間: 2023-04-10 15:13:08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交換生是當今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而遊憩活動是交換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對於此類行為的研究有助於梳理交換生教育過程中交換行為引發的種種後效,更有利於交換活動的開展。本研究以中國大陸華中師範大學2018 秋季部分來臺灣交換生為研究對象,以深度訪談等質性研究的手段,研究大陸交換生在臺灣的遊憩行為,同時引入非慣常環境(unusual environment)的理論框架,透過紮根理論探究大陸交換生在臺灣的遊憩行為結構。經過初始編碼和聚焦編碼分析,本研究歸納出5 個類屬,分別為:行為表現、感知表現、干預因素、心理歸因、遊憩後效;每個類屬之下又存在4 到6 個維度,共25 個維度。本研究透過理論編碼構建了大陸交換生在臺遊憩行為之理論模型,在模型的基礎上探究了大陸交換生來臺灣遊憩的主要特徵。亦即交換學習出於放鬆和非慣常環境的外部因素產生了遊憩需要,這種遊憩需要作為心理歸因促使交換生遊憩行為的產生,基於交換生作為遊憩者和臺灣這個非慣常環境,交換生產生了諸如打卡行為、旅遊頻率增加、尋找同伴等一系列行為表現,同時伴隨著節奏舒緩、心理落差等積極與消極的感知表現。最後,透過理論飽和度檢驗,提出針對大陸交換生遊憩活動的相關建議。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第50卷第2期,頁27-45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0-2-3.pdf1644KbAdobe PDF102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