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36/16767 (28%)
造訪人次 : 160402      線上人數 : 2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492


    題名: 曹瑞原《孽子》電視劇中的臺灣酷兒憂鬱現代性
    作者: 高健毓
    貢獻者: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關鍵詞: 《孽子》改編電視劇;臺灣酷兒飄/漂浪;憂鬱現代性;眾生相;國內及跨國流動
    日期: 2023-12
    上傳時間: 2024-02-06 10:48:04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孽子》裡的眾生相反映了臺灣酷兒的創傷經驗。無論那創傷經驗是不服從正常化的性別規範、逃逸自父權意識型態,抑或是分離自受限的地方空間,酷兒經驗呼應大時代下自我身分認同在現代性潮流中符合其異質性特色成為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本文旨在探究2003 年上映之同名《孽子》原著改編電視劇中酷兒的聚、散、離、合來描繪臺灣酷兒現代性。一方面將敘事焦點放在二二八新公園,使其成為臺灣酷兒受到空間限制的生命縮影;另一方面臺灣酷兒個人身分認同透過飄/漂浪自家中、「逃逸」至鄰近居家地區、乃至「跨國流動」而最終回到自我的家鄉。先前研究儘管已經對於原著《孽子》在性別議題、同志及後殖民論述、臺灣國家主義及現代性、國民黨政權與政治、父權社會、酷兒空間論述以及文學地景等議題多有所著墨;然而卻鮮少有研究反過來探討起源於歐陸如英法等現代主義崛起之類似文學憂鬱現代性,進一步延伸至臺灣70 及80 年代現代派小說之相關討論。再者,酷兒如何離開原生家庭,再現憂鬱現代性透過酷兒的跨國流動得以彰顯。因此,我將探討臺灣70、80 年代酷兒飄/漂浪,透過言說大時代憂鬱現代性進一步點出國內及跨國酷兒流動而點出其個人身分認同。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第54卷第2期,頁47-65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4-2-3.pdf2195KbAdobe PDF32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