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22/17135 (11%)
造訪人次 : 4330935      線上人數 : 10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244


    題名: 現代藝術中的烏托邦:現實與理想之間
    Utopianism in Modern Art: Between Realities and Ideals
    作者: 曾少千
    貢獻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關鍵詞: 現代藝術
    日期: 1999-05-01
    上傳時間: 2009-07-21 09:35:59 (UTC+8)
    摘要: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蘇俄與德國革命的影響,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政治與社會產生重大改變,現代藝術家透過不同的策略與媒介,重新思索本身的社會角色與責任,提出許多對現況的改革之道,並描繪出對未來世界的美好期望。本文將此份對現實的抗議不滿及對未來的憧憬規劃,廣義地稱為烏托邦。無論真正實現與否,烏托邦的確為貫穿此時期藝術的重要主題,其背後的成因和動力,以及試圖落實的方式和程度,乃為本文所關注的重點。
    本文將探討四種主要於內容或形式中寄托理想、懷抱烏托邦熱情的藝術表現。第一部分將討論在戰爭爆發之前,野獸派及德國表現主義繪畫所描繪的烏托邦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原始主義及神話色彩。其次將說明蒙德里安、康定斯基、馬勒維奇三位抽象大師,其發展抽象語彙背後的烏托邦理念。第三部分則探究蘇俄布爾什維克革命與構成主羲之間的密切關係,並強調其融合形式創新、左派意識型態於生活各層面的努力。本文最後將探討柏林達達對創立烏托邦的最初殷望與嘗試,如何轉為質疑進而批判,以及包浩斯在體制內改革的努力。
    關聯: 視覺藝術,第2期,p.23-45
    顯示於類別:[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