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54283      線上人數 : 3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191


    題名: 學前融合教育與學校文化初探──以新竹市公立幼稚園為例
    作者: 李翠玲
    貢獻者: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關鍵詞: 學校文化
    融合教育
    幼稚園
    日期: 2009-10
    上傳時間: 2012-12-28 18:32:0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以新竹市實施融合教育之四所公立幼稚園為樣本,訪談13 位教師,並佐以觀察與文件資料,探討學校文化環境中學前階段教師對融合教育的態度與其對障礙孩子的文化信念。研究結果發現:一、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的態度: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初期是緊張、恐懼、擔心或試試看態度,漸漸轉變為對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是認同。融合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初期是排斥心態與裁班危機所致,漸漸轉變為認同融合教育,且認為對自閉症兒童最有利;二、從文化層面看障礙的成因:我國有關障礙成因的文化信念以「懷孕期間不能剪頭髮,使用剪刀、鋤頭、裁縫機也不可以碰,否則會生出兔唇的孩子」與「生下障礙孩子是老天爺要考驗他」兩種文化信念出現的次數最高,障礙成因的文化信念內容有些迷信,但仍有心理安慰的功能;三、儒家思想中「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看法:教師認同儒家的「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這些教育觀,但觀察紀錄卻顯示部分特殊幼兒在活動上是否能夠落實有效參與則有落差,此有賴課程與人力相關資源的配合;四、對佛教因果論、宿命論與輪迴的看法:教師不認同佛教以「因果論」、「宿命論」、「輪迴」等觀點看待障礙孩子的成因。
    關聯: 特殊教育叢書
    研究與實務的對話:2009 特殊教育暨早期療育論文研討會論文集
    107期
    頁27-56
    顯示於類別:[特殊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054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