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現成物(ready-mades)」,杜象不在和前一輩藝術家連繫在一起,他所追尋的是,脫離藝術。選擇腳踏車的零件,晾瓶架和小便器,都是為了放棄既定美學,放棄既定形式,放棄既定品味。諸多破壞性的「不」,卻被他所吸引的追尋者竄改為「是」:杜象一在選擇現成物,來否定傳統,然而人們卻忙著欣賞他所選擇的「物件」,並且走出一條條路子。這些現成物改變了藝術的價值觀,為美學的信仰開拓了另一個新的空間,為當代藝術帶來偌大的貢獻:20世紀中葉以後,陸陸續續引發了新達達主義、普普、新寫實、裝置藝術、觀念藝術、機動藝術等風潮,在世紀末杜象式(duchampien)的「虛無主義」更成為後現代多元主義新的傳統Manfred Schneckenburger 甚至認為,杜象的現成物比他的 大玻璃(Grand Verr,即La Mariee mise a nu par ses celibataires, meme..)來的更為重要。然而,有趣的是,這被賦予重要性的「現成物」,它的出現並不是來自某種很嚴肅的學理,它原是一個隨性而發的消遣性(distraction)動作。杜象把這個動作帶入藝術時,最初的意圖並不是要創立某種物件藝術,他只是想找尋「另一個窗扉」,卻帶來一連串現代藝術的「神話(fi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