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22/17135 (11%)
造訪人次 : 4223522      線上人數 : 6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University of Taipei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12257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257


    題名: 從歷史觀點析評教育基本法之理念與時代意義
    作者: 鄭玉卿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暨碩博士班
    關鍵詞: 教育基本法;教育改革
    日期: 2001-04
    上傳時間: 2014-06-06 19:31:25 (UTC+8)
    摘要: 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為了迎接新世紀全球性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的快速變遷,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進行一連串的實質教育改革,期能藉由教育品質的提高,來提升國家在世界的競爭力。我國身處地球村之一員,自然也在世界各國改革的共同重要趨勢有所回應。從民國82年開始逐漸高張的教改呼聲,到四一○教改運動(民83),到教育部回應民間的呼聲,宣布民國83年為「教育改革年」,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民84),到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成立,定期地發布〈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民84-85),到民間四一○教育改造聯盟的〈民間教育改革藍圖〉(民85)、…到「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民87)、到〈教育基本法〉(民88)通過立法程序,一連串教育改革活動的事實,正反映出臺灣世紀末的教育改革乃是經由社會各團體間不斷的溝通、對話、協商、調解的歷程,彼此達成共識,並進而實踐共識的民主化過程。從這整個過程,我們看到臺灣逐漸掙脫威權時代束縛,走向另一個新紀元的可能性,而〈教育基本法〉正為未來的改革行動提供引導的方向。是故,〈教育基本法〉又被譽稱為是「教育準憲法」,以奠定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基礎,補充「憲法」對教育原則性規範的不足,乃為教育的各相關工作者所必須瞭解。因此,本文將針對〈教育基本法〉之主要理念進行分析,並且從歷史的角度借鏡西方教育改革運動的經驗,以供參考。
    關聯: 初等教育學刊,9期,頁113-134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