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44149      線上人數 : 81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University of Taipei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會議論文 >  Item 987654321/12297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297


    題名: 近十年學校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角色轉變---以北市一所國小為例
    作者: 楊雅婷;簡良平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暨碩博士班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4-06-13 18:15:16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以歷史研究的方法,透過文件分析、訪談以及觀察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並以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探討國內近年學校課程改革發展歷程的教師角色轉變。學校課程改革的方向往往隨著學校課程政策的演變而有變動。因此,研究者將學校課程改革時期區分為課程標準時期(民國70-87年間)、課程標準與課程暫行綱要並行時期(民國88-89年)、及課程綱要正式實施時期(民國91-96年)。研究結果如下:(1)課程標準時期的學校課程改革:民國70年創校至民國87年間的學校課程發展,皆是中央及地方教育單位頒訂課程政策,交付學校單位來實施。學校教師參與學校課程呈現停滯、零產出的狀態,也沒有參與學校課程發展的權力,僅是擔任教科書執行者的角色。(2)課程標準與課程暫行綱要並行時期的學校課程改革:民國88-89年間個案學校開始試辦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被賦予自主決定課程發展的權力,自此課程決定權由中央/地方教育單位擴散至學校單位。學校教師也經由被動地研習及參與課程發展委員會,嘗試理解課程改革,發展零星的主題式活動課程。(3)課程綱要正式實施時期的學校課程改革:民國90-96年進入課程綱要正式實施時期。學校教師透過被動研習及主動進修,擴展自身學校課程改革的概念,轉變角色為「課程決定者」、「課程設計者」、及「課程實施者」。
    關聯: 2008教育發展與革新的沈思---哲學與歷史的觀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教育學會、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中國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辦,2008-11-29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