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052/17084 (12%)
造訪人次 : 3834369      線上人數 : 78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453


    題名: 質性評鑑興起中的觀念變遷與發展現況--因果、事實、正義
    作者: 張芬芬
    關鍵詞: 教育評鑑;質性研究方法論;因果;事實;正義;Educational evaluation;Qualitative methodology;Causation;Reality;Justice
    日期: 2012-12
    上傳時間: 2014-08-07 10:19:45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摘要: 近年來國內教育評鑑的論文極多,然由史哲角度出發探究評鑑基本觀念者並不多見,本文嘗試做此努力。本文探究質性評鑑興起中的觀念變遷,主要解說近半世紀評鑑界三種基本觀念的改變,包括因果觀、事實觀、正義觀。因果觀方面,學界逐漸認知到:人文社會科學太過複雜,不適合採取以David Hume因果論為基礎的實驗法,來進行評鑑。事實觀方面,已承認「事實—價值」非截然二分,評鑑者所尋得與表述的事實,經常是價值負載的。正義觀方面,已從John S. Mill的效益主義,走向John Ralws的正義論,再走向修改後的正義論,亦即從注重「總產量的增加」,到注重「公平分配」,再到各利益關係人的「公平參與」。這三觀念的發展與質性研究的知識觀相契合,使得質性評鑑更容易被人們接納且採用,或將質性與量化法結合使用。亦可說:質性研究法的知識論與世界思潮的走向一致;兩者均傾向相對主義、心物互動,注重個別化、多聲音、民主參與、分配正義、以及關懷弱勢。此外,本文也介紹當代質性評鑑的主要派別,分析其如何反映了基本觀念的改變。最後從觀念轉變的各面向,尋覓對台灣教育評鑑的啟示。
    關聯: 市北教育學刊,43期,頁1-33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