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849892      線上人數 : 50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4422


    題名: 流動的教室:以生命經驗為文本的課程設計
    作者: 向鴻全
    貢獻者: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關鍵詞: 生命經驗;課程美學;通識教育
    日期: 2015-01
    上傳時間: 2015-08-25 10:59:0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摘要: 無論是教室的師生位置所象徵的權力結構關係、或者是一直以來以教師講授
    為主的授受方式,都容易讓教學行為流於「獨白」(monologue);因此在強調以
    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突顯或創造師生之間教學的「對話」(dialogue)可能,
    便成為當代教學活動的重要課題。
    然而教學活動當中所強調的對話與交流,除了諸多課程設計之外,教師的心
    靈是否開放與真誠,恐怕才是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更明確地說,在班級
    經營中,一間教室是否為「活的」教室,主要應該取決於「情感的流動」;而情
    感的流動呈現,是表現在諸多隱性的身體與心靈的互動碰撞當中。所謂的隱性的
    身體與心靈的互動,是美感經驗的基礎,老師與同學能夠在述說的過程中,用自
    己的生命經驗去填補、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美感經驗。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闡述教學行為的本質,即是一種向內探索生命經驗的過
    程,也是一種召喚對話的形式;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的心靈扮演極其重要的
    角色,一個充滿真誠無私的心靈,會創造並帶出許多意義與價值,這種以情感的
    流動來潤澤教室與互動行為,是為「流動的教室」,可謂具有美學意義的課程內
    容。
    關聯: 通識學報,第1期,P.1-10
    顯示於類別:[出版品] 通識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pdf399KbAdobe PDF866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