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478
|
题名: | 鄉土教學媒體製作--貢德氏蛙生活史(2) A Local Funa Instructional Medium--Frogs (Rana guntheri) LifeCycle(Ⅱ) |
作者: | 甘漢銧 |
贡献者: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
关键词: | 鄉土教學 貢德氏蛙 媒體製作 |
日期: | 1999-09-01 |
上传时间: | 2009-07-09 16:03:48 (UTC+8) |
摘要: | 有一句話說:「製作教學媒體的工作,是沒有完成,只是時間已經結束了!」自從巧遇頁德氏蛙以來,獨力自製鄉土教學媒體,深切體會到團隊工作的必要,然而學術研究領域評論僅看一個人的論文,不得已只好等待適當時機,蒐集與製作,也無奈的一點一滴,自己拼湊整理那些不被重視老資料。總算從收藏多年,以前個人在顯微下所拍攝的教學幻燈片,而且也已經無法找回當年的玻璃切片的教學資料,配合鄉土教學媒體製作主題,進一步介紹青蛙的胚胎發育,按照一般生物學教學媒體的須要,從雌雄成蛙生殖細胞成長開始直到蝌蚪的生物標本切片,雖然還有許多不夠滿意,套用那句沒有完成的話,還是先提出報導。因為計劃用有聲同步幻燈片節目為目標,許多生物學知識要求淺出文字,而且必須圖文併列地安排,原先認為談不上科學教育研究,殊不知呈現出來讓學生看了以後,發現當前學生們生活經驗,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力以及生活周遭的認識,確實有必要藉由此類媒體幫助,啟發大家的潛能。貢德氏蛙是臺灣常見赤蛙科的青蛙,如今其棲息地已不多了,因此製作一套生活史,即自蛙卵發育變成蝌蚪,然後追蹤小蝌蚪的成長,一直等待到成長到青蛙的完整變態發育過程全部蒐集齊全,其實目前的臺北市製作如此作品並非易事,但仍以赤子之心提供所得。因為圖文併茂的需求很佔篇幅,只有分開幾部分刊載,本期為第二段落,內容只限於顯微下所拍攝的教學幻燈媒體,希望能夠經刊載而增添為印刷媒體,使得這些生物學教學媒體更為普及。 |
關聯: |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第十六期 p.42-53 |
显示于类别: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