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27
|
题名: | 科學史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理解科學本質之成效 |
作者: | 翁秀玉 段曉林 |
贡献者: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
关键词: | 科學史 國小學生 科學知識 |
日期: | 1997-09-01 |
上传时间: | 2009-07-10 10:11:36 (UTC+8) |
摘要: |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利用科學史於國小自然科學教學中,以傳達科學本質中的實證性、暫時性、公開性、與社會影響科學的觀念,研究者配合國小自然科六年級上學期的第五單元「重量與體積」與第六單元「地球的運動」的教材,安排阿基米德發明浮力原理、地球形狀說法的演變與哥白尼的地動說等科學史,以加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研究者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是先讓學生認識科學史上故事,再設計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本研究採用質的研究收集與分析資料,資料收集包括教室錄影、晤談學生、問卷、文件資料 (學生填寫之活動單、作業心得、上課心得 ),分析資料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對科學知識實證性的觀念較上課前更加強,並瞭解到科學並非只靠臆測而必須以實驗證明的觀念;科學知識暫時性的方面,學生瞭解既存科學知識是會持續改變的、並非真理的觀念,並且認為人類應以懷疑求證的態度來面對科學知識;公開性方面,學生瞭解學研究成果必須公開,以促使科學家們互相討論與爭辨,進而帶動科學的進步,同時也瞭解科學社群對科學有重大的影響力;在社會與科學互動方面,學生由科學家故事瞭解到科學是一個無法脫離社會文化的活動。 |
關聯: |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第八期 p.26-41 |
显示于类别: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