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886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313/17059 (19%)
造访人次 : 544073      在线人数 : 7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University of Taipei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出版品 > 教育論叢 >  Item 987654321/18864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864


    题名: 論活動理論及「活動的目的模式」--教育課程目的模式新說
    作者: 楊龍立;Yang, Long-lih
    贡献者: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关键词: 活動理論;教育;課程;目的模式;Activity theory;Education;Curriculum;Goal model
    日期: 2016-12
    上传时间: 2024-03-07 16:23:2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摘要: 本文理論探討當前盛行的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該理論是安格斯壯 (Engeström, Y)1987 年提出,他將活動理論視為一個活動系統,其中包含六個組成 分別是:主體(subject)、客體(object)、社群(community)、工具(instrument、 tool)、規則(rules)、分工(division of labor),以及活動的結果(outcome)。由 於人們對客體概念常有不同認定,加以自古人們的思考與活動即習慣以「目的-手 段」或「目的-工具」方式進行。因此修正現行活動理論,提出切合世人常情且簡 明易行的「活動的目的模式」或稱「目的導向活動理論」。
    關聯: 教育論叢,第4期,頁79-97
    显示于类别:[出版品] 教育論叢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54检视/开启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