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1034888      線上人數 : 4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786


    題名: 從後設溝通及框架理論的觀點探討想像遊戲與同儕衝突之互動關係
    An 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tend Play and Peer Confl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communication and Frame Theory
    作者: 盧雯月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關鍵詞: 同儕衝突
    後設溝通
    想像框架
    Metacommunication
    Peer conflict
    Pretend frame
    日期: 2010-03
    上傳時間: 2010-06-23 19:14:41 (UTC+8)
    摘要: 本研究從後設溝通及框架觀點(Bateson, 1972; Goffman, 1974)探索想像遊戲和同儕衝突的互動關係,分析幼兒想像時如何因應同儕衝突和維繫幻象。以八位幼兒為觀察焦點,研究發現影響想像維繫的因素有想像遊戲本質、想像遊戲發展歷程、想像認知程度、異見交換次數、言談能力、同儕互動焦點。幼兒衝突多發生於社會-戲劇性想像,且以想像階段最多。同儕衝突多迫使幼兒放棄想像。共同想像者或對想像內容瞭解的平行遊戲者,較能維持在想像中討論歧見。反對意見的交換持續越久,想像遊戲就越不易維繫。幼兒運用多種言談技巧如「假裝」、「對」、「然後」、「也」,喚起想像共識,整合歧見,轉化表徵,和監督彼此心智狀況。衝突和想像的交會引發幼兒以不同口吻和身份進行後設溝通,促使她們在現實、想像、假扮、衝突腳本等層層鑲嵌的框架間游走協商。本研究結果有助於學前教師瞭解想像遊戲中同儕衝突的特性,正視衝突在遊戲發展上的意義。
    關聯: 教育心理學報
    41卷3期
    頁635-657
    顯示於類別:[幼兒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