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3549
|
Title: | 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學習顯微鏡相關課程之關係—以一個個案班級為例 |
Authors: | 盧秀琴 陳碧霞 |
Contributors: | 自然科學教育系 |
Keywords: | 閱讀理解能力 重要概念 科學詞彙 邏輯推理 分析預測 |
Date: | 2005 |
Issue Date: | 2011-03-01 15:55:46 (UTC+8) |
Publisher: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Abstract: | 本研究利用 RCTC、TIWM 和中華國語文能力測驗進行量化研究,發現國小
個案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國語文能力、顯微鏡相關概念的獲得都呈現顯著的正
相關。學生由閱讀文章而獲得的細胞相關概念主要有:能依正確的步驟,製作一
個水埋法標本片進行觀察,在複式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影像和實物是左右相反、上
下顛倒的,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形態及構造有些差異,動物細胞不具細胞壁、
葉綠體,無法行光合作用,有些水中的微小生物會攝食更小的微小生物,是消費
者。
綜合課室觀察、學生訪談和生態概念問卷的詮釋分析,發現高分群學生可以
理解文章內容的意涵,雖然一時學習太多科學詞彙,但都能慢慢消化理解;中分
群學生有些不理解文章的科學詞彙,較無法進行分析預測,依賴背誦記憶在回答
問題;低分群學生的語文能力不佳,有些字不認得,無法理解文章內容的意涵,
也無法正確的邏輯推理或分析預測。本研究根據這些發現,建議國小自然教師盡
量使用圖文並茂的課本或文章說明,並多使用學生理解的語言進行討論與解說,
幫助學生自行建構重要概念與科學詞彙的理解;並選擇讓學生有經歷探究和論證
歷程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學生才能從閱讀中理解原委而修正自己的看法。 |
Relation: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科學教育類 第36卷第1期 P209-238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4.pdf | 1001Kb | Adobe PDF | 306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uTaipei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