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developing and decaying phases of two types of El Niño. |
鐘珮瑄; Chung, Pei-Hsuan; Li, Tim |
|
2012 |
The 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mmunities under the social capital concept in Elementary School. |
徐榮崇; Hsu, Jung-Chung |
|
2008 |
GIS 應用於犯罪地圖之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少年竊盜犯罪空間分析為例 |
張政亮; 葉秀炳 |
|
2013 |
Interdecad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 state and El Nino types. |
鐘珮瑄; Chung, Pei-Hsuan; Li, Tim |
|
2013 |
THE NEW TOURISM ATTRACTION ON NORTHERN COAST OF TAIWAN: THE CASE OF COASTAL TOURISM CORRIDOR IN KEELUNG CITY. |
張政亮; Chang, Cheng-Liang; Lin, Ku-Jung; Lu, Lee-Jung; Chiang, Fu-Sung |
|
2010 |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ropical SST and summertim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
鐘珮瑄; Chung, Pei-Hsuan; Li, Tim; Sui, C.-H. |
|
2012 |
Two types of El Nino and its associated TC genesi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
鐘珮瑄; Chung, Pei-Hsuan; Li, Tim |
|
2018 |
三國時代中的「擇主」 |
林偉仁 |
|
2009 |
三維地理空間資訊測繪與運用 |
羅永昇; 王明志 |
|
2008-11-28 |
三角湧老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江倩姿; 陳韋如; 柯俐安 |
|
2009 |
不同憲政體制對國家領導者之課責效能評析 |
張政亮 |
|
2002 |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銜接問題 |
張政亮; 彭增龍; 周愫嫻 |
|
2018 |
五代十國閩國的權力繼承 |
王怡辰 |
|
2012-04 |
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影視史學與日常生活中的歷史 |
張弘毅 |
|
2008 |
以SEDRIS為基礎之數位戰場資料表示與交換模式 |
梅至中; 曾正雄; 王明志 |
|
2002 |
以上古史研究為例,談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 |
秦照芬 |
|
2009 |
以古鑑今,海洋生態文明的歷史經驗:論十七世紀明鄭對台的經營 |
秦照芬 |
|
2012-11-30 |
信而好古,疑則考之,論而證之─錢賓四先生的上古史研究 |
秦照芬 |
|
2012 |
信而好古,疑則考之,論而證之-錢賓四先生的上古史研究 |
秦照芬 |
|
2012-11 |
信而好古,疑則考之,論而證之-錢賓四先生的上古史研究 |
秦照芬 |
|
2009-10-29 |
倫常與忠義──清初臺灣地圖裡的文廟與武廟 |
林偉仁 |
|
2019 |
共構記憶:臺北市立大學的校史論述 |
張弘毅 |
|
2018 |
冷戰時代的美國與世局——徐復觀觀點 |
李淑珍 |
|
2011 |
分析網路層級法(ANP)於自然教育中心成效之評估 |
張政亮; 辛佩琪 |
|
2011 |
利用分析網路層級法評估東沙環礁海洋國家公園之旅遊特色 |
張政亮 |
|
2014 |
利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評估大漢溪下游河岸休憩廊道之環境規劃 |
王芳婷; 張政亮 |
|
2018 |
北宋中前期福建山區的開發──以種茶及開礦為例進行探討 |
顧立誠 |
|
2011-12-02 |
北投溫泉地景變遷之研究 |
柳頤庭 |
|
2018 |
南沙太平島之歷史經略及地緣戰略之價值 |
林建呈 |
|
2007 |
卡玫基颱風對荖濃溪流域崩塌災害的調查與分析 |
張政亮; 張瑞津; 劉盈劭 |
|
2009 |
叛逆的身影:文本流轉之間的歷史書寫 |
張弘毅 |
|
2013 |
台北市名人故居之遊客行為模式研究 |
張政亮; 王淑婷 |
|
2014 |
台北市文山區交通重心的東移-兼論社區風貌的改變 |
王怡辰 |
|
2008-11-28 |
台北火車站周邊印尼移工的消費空間與文化地景研究 |
楊麗芳; 徐榮崇 |
 |
2005 |
「台灣十大歷史人物」之選編: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的課堂調查為分析場域 |
張弘毅 |
|
1998 |
台灣地區對黃帝的信仰與研究 |
秦照芬 |
|
2019-12 |
台灣山岳地景與旅遊資源分析 |
董德輝;楊建夫 |
|
2018 |
周人東進-再論西周分封 |
江建新 |
|
2018 |
唐代關中西面隴山南段關隘沿革考 |
蔡坤倫 |
|
2010-11-26 |
唐蕃和戰對唐代兵制度即和親影響的再探討 |
狄振華 |
|
1997 |
商代國家政體的研究與新舊史料 |
秦照芬 |
|
2018 |
國家權力與地方鄉權的交互作用──以日治時期台灣鸞堂戒菸運動為探討主軸 |
陳金城 |
|
2009 |
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實施歷程與現況探討 |
張政亮 |
|
2005 |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坡地敏感區之調查與分析-以高屏溪和大甲溪上游為例 |
張政亮 |
|
2002 |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蘭陽地區環境地質災害分佈之調查分析 |
張政亮 |
|
2008 |
地理資訊與分析運用於資電作戰之研究-以GPS干擾器設置之選址為例 |
王郁文; 王明志 |
|
2007 |
地緣政治學的發展與演變 |
張政亮 |
|
2019-12 |
外國地名中譯之研究 |
王明志;許哲明;曾正雄 |
|
2019-12 |
多期地圖與航照影像於判釋臺灣沙丘型海岸地形特徵之應用與限制 |
沈淑敏;王千瑜;廖泫銘 |
|
2011-12-02 |
大眾史學、影視史學與日常生活中的歷史 |
張弘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