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035
|
题名: | 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的來源探討 |
作者: | 張芬芬 |
贡献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
关键词: | 教育實習 潛在課程 |
日期: | 1994-12 |
上传时间: | 2011-03-24 10:27:54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
摘要: | 為了解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的問題,本人以人種誌研究法進行了一年的田野研究,其中運用了參與觀察、晤談與文件分析等質的研究法。參與觀察的時間為期一學年,七+七學年下學期觀察的是一所師範學院五專部的一個專五班級,參與該學期其所有的教育實習活動,七十八學年上學期則繼續追蹤該班兩位同學分發實習後的情形,其研究問題有二:一是教育實習中那些環境因素可能產生潛在課程?二是實習老師在教育實習中學到那些潛在課程?本文即是就第一項問題進行探討。本文僅將龐雜的田野札記與相關文件經分析後的發現,摘錄出來。把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的來源,分由師範院校與實習學校兩方面來敘述。 本研究發現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的來源如下: (一)師範院校方面 1.師範教育中的意識型態:政治取向、實用取向、集體取向、道德取向、科技取向。 2.實習指導教授的教學理念:強調適應環境,而輕忽創造環境:著重教學技能,超過教育理想的培養。 3.實習輔導制度:流於形式,對個人無具體幫助。 4.師範生的次級文化:整體有反智主義傾向。 (二)實習學校方面 1.校長領導:權威取向、形式主義、專業精神口號掛帥。 2.教師次級文化:實務取向。 3.教室生活特質:多面性、即時性、不可預測性、同時性、歷史性、公開性;實習老師孤立於自己班級中。 |
關聯: | 初等教育學刊 3期 頁139-164 |
显示于类别: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