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949051      線上人數 : 4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038


    題名: 族群意象與族群距離:都市小學班級裡的原漢族群關係探討
    作者: 陳麗華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關鍵詞: 族群意象
    刻板印象
    族群偏見
    族群距離
    族群關係
    日期: 1997-12
    上傳時間: 2011-03-24 10:27:5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摘要: 本研究從族群意象和族群社會距離等兩個變項,探討台北縣市國小班級中的原漢族群關係。具體的來說,從三個方面探討國小班級中的原漢族群關係:(一)不同族群國小學生對原住民和對漢人的族群意象分析和比較。(二)不同族群國小學生與同班原住民同學的族群社會距離分析。(三)預測和解釋班級中原漢族群距離的變項分析,特別是要探討族群意象的預測力。
    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有六點:
    1.整體來看,原住民學生對原住民和對漢人的族群意象都相當積極,沒有顯著差異,他們一方面能肯定本族特點,同時也比較能欣賞他族(漢族)優點,似乎比較不具族群偏見,比較具有多元文化的素養。
    2.整體來看,漢人學生對原住民和對漢人的族群意象有極顯著的差異,似乎表現出比較鮮明的族群偏見和偏好。
    3.總的來說,在國小班級裡,族群偏見不若成人社會鮮明。
    4.在國小班級生活中,原住民學生和漢人學生之間存在著非強制性的族群隔離現象。這可從二方面觀察到,一是原住民學生無論課堂上的「正式交往」或課後較親密的「非正式交往」,都相當侷限於同為原住民同學的圈裡。另外,每七位漢人學生就有一位跟同班的原住民同學有明顯的隔閡。他們平日有機會跟原住民同學接觸、交往,但卻未能和同班原住民同學成為朋友。
    5. 「對原住民持正面印象」、「有原住民朋友」和「本身為原住民」等三個變項,對國小班級中「整體族群距離」、「正式交往」、「非正式交往」的預測力最佳。
    6.1/5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屬的族群,他們的族群關係問題比族群辨識清楚的原住民和漢人學生更大。
    關聯: 初等教育學刊
    6期
    頁81-110
    顯示於類別:[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