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搜尋結果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35/17148 (11%)
造訪人次 : 319192      線上人數 : 20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類別瀏覽

    正在載入社群分類, 請稍候....

    作者瀏覽

    正在載入作者分類, 請稍候...

    年代瀏覽

    正在載入年代分類, 請稍候....

    結果 1851-1875 / 3100.

    上一頁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頁    每頁顯示[10|25|50]項目
    [ 只搜尋有全文項目| 搜尋所有項目]     排序欄位 順序

    1851張純甫《是左十說》析論

    張素卿2008-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專號,p.47-66
    台灣大中國文系教授 張素卿 張純甫《是左十說》析論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臺灣儒 張純甫 左傳 尊孔 今古文之爭 有「北臺大儒」之譽的張純甫,為日據時期臺灣傳承儒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感受世界文化潮流的激盪,並參與臺灣本土的術論爭,有《非墨十說》與《是左十說》等術著作。張

    1852日治時期台灣學者的儒學反思意涵-由周定山的<「儒」是甚麼?>一文談起

    金培懿2008-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專號,p.107-132
    臺灣師範大國文系副教授 金培懿 日治時期台灣者的儒反思意涵-由周定山的<「儒」是甚麼?>一文談起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狩野直喜 周定山 儒 個體性 現代性 本文首先說明近代以還,日、中、台三地的儒反思思潮乃受到日本京都派創始人狩野直喜的啟蒙,而近代日本者反思儒

    1853郭明昆的生平及其《儀禮.喪服》的研究

    葉純芳2008-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專號,p.163-178
    東吳大中國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東京大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 葉純芳 郭明昆的生平及其《儀禮.喪服》的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臺灣儒家 郭明昆 儀禮 喪服 五服 1895年至1945年,是臺灣歷史上的「日治時期」。即使日本在此時期的臺灣執行義 務教育,甚至在統治後期

    1854<樂記>對《論語》「鄭聲淫」詮釋空間的填補與朱熹「淫師說」的構成

    朱寶盈2009-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第二輯,p.79-92
    香港中文大中國語言及文系哲博士候選人; 香港理工大轄下香港專上院講師 朱寶盈 <樂記>對《論語》「鄭聲淫」詮釋空間的填補與朱熹「淫師說」的構成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論語》 <樂記> 朱熹 證聲 淫詩 儒家美觀 朱熹自言以《論語》「鄭聲淫」釋《詩》每及<鄭風>,多以

    1855從《四庫全書總目.四書類》論析政治與學術發展之關係

    葉錦霞2010-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第三輯,p.227-248
    中國文化大中國文研究所博士生 葉錦霞 從《四庫全書總目.四書類》論析政治與術發展之關係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四庫全書總目》 四書 政治權力 經 四書於宋朝之前並未成集,《大》、《中庸》在程子的重視下,獨立出來,而《孟子》則在北宋尊孟與非孟之爭中,得以由子入經,並配享

    1856試論《四庫全書總目.小學類》之序與語文思想

    陳美琪2010-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第三輯,p.249-276
    元培科技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陳美琪 試論《四庫全書總目.小類》之序與語文思想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四庫全書總目 小 語文思想 在中國術的發展過程中,宋儒解經,本乎一心,注重義理,兼談性命。至明代中晚期,術風氣日趨玄虛空疏,不切人事,故明清之際,實思潮開始蓬勃興起

    1857「止於至善」的生活實踐

    張文朝2011-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第四輯,p.131-144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張文朝 「止於至善」的生活實踐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儒家 經籍 大 止於至善 實踐 近年來,我們日常食、衣、住、行等生活週遭發生頗多令人憂心的不義事件。揆諸不義事件的背後,實來自於始作俑者本身沒有社會正義及責任感,而此一不負責任的根本則是在於

    1858論聶崇義《新訂三禮圖》的禮學特性

    馮茜2012-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第五輯,p.25-42
    北京大歷史系博士生 馮茜 論聶崇義《新訂三禮圖》的禮特性 臺北市立教育大人文藝術院儒中心 宋代 聶崇義 《新定三禮圖》 禮 對聶崇義《新定三禮圖》的認識,自宋以來,即在考古的後置視角下多有偏見和誤解,其與禮相關的若干特點也相應被忽略。事實上,傳統經與禮意義上的 器物研究與考古

    1859關於<切韻序>的幾個問題

    葉鍵得1999-06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應用語文學報,創刊號=1期,頁123-142
    台北市立師範院語文教育系 葉鍵得 關於<切韻序>的幾個問題 台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切韻 切韻殘卷 中古音韻 聲韻 記載《切韻》編撰緣起、經過的<切韻序>,是我們藉以了解《切韻》成書、性質的重要線索,本文就序文有關的問題予以討論,分為(一) (切韻序 ) 著錄情形。 (二

    1860張金吳編《詒經堂續經解》的內容及其學術價值

    林慶彰2000-06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應用語文學報,2期,頁35-49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林慶彰 張金吳編《詒經堂續經解》的內容及其術價值 台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張金吾 經 叢書 詒經堂續經解 本文分六小節:一為前言。二為張金吾編輯《詒經堂讀經解》之目的,其目的是要接續納蘭成德的《通志堂經解》,輯錄宋、元人經說。三為《詒經堂續經解》所收的經

    1861如何填等韻圖

    葉鍵得2000-06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應用語文學報,2期,頁77-90
    台北市立師範院語文教育系; 國語文教及研究中心 葉鍵得 如何填等韻圖 台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等韻 等韻圖 等韻 四等 借位 本文旨在說明填等韻圖的方法,兼及宋元等韻圖的流派、四等的內涵、韻圖的編排…等,文中附有填圖練習二次。深入淺出,現身說法,俾供者參考。 2000-06

    1862宋代類書的文獻價值

    丁原基2002-06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應用語文學報,4期,頁29-56
    丁原基 宋代類書的文獻價值 台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類書 宋代類書 文獻 文獻 宋代社會 類書是我國古代一種查驗資料的工具書,性質與現代的資料匯編近似,又有百科全書之稱。類書的纂輯,歷經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千七百多年,可謂為數眾多。 張滌華於《類書流別.存佚

    1863皮日修的儒學思想

    劉醇鑫2002-06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應用語文學報,4期,頁187-204
    劉醇鑫 皮日修的儒思想 台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皮日休 儒 道統 天人 人性 君臣 皮日休是晚唐傑出的文家,也是重要的儒思想家,他身處在唐末宋初思想變遷的過渡時期,步履韓愈之後塵,以復興儒道統為職志,闡發儒的本質,對於中唐儒復興的承繼與發揚,以及宋初儒發展的影響,有其不

    1864郝敬儒學思想述論

    張曉生2003-06
    [出版品] 應用語文學報(已停刊)
    應用語文學報,5期,頁227-255
    張曉生 郝敬儒思想述論 台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郝敬 儒 晚明 朱熹 王陽明 本文論述的重點在試圖通過對郝敬思想中「理氣論」「心性論」及「修養論」三方面的探析,呈現其儒思想的特質與趨向,是以「理在氣中」「道在人倫日用」為基本主張,認為人之善不僅是「性善」,應該是「心善」「情善

    1865教改政策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

    林天祐; 吳清山2001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編號:NSC90-2413-H133-008
    林天祐 吳清山 教改政策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國民小為例 臺北巿立師範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教育改革 教育政策 國民小 政策執行 2001 zh-TW 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研究報告編號:NSC90-2413-H133-008

    1866日治時期平民教育的實踐者---志賀哲太郎

    蘇啟寅; 陳明終2002
    [心理與諮商學系] 期刊論文
    教育論叢,創刊號,P.75-92
    蘇啟寅 陳明終 日治時期平民教育的實踐者---志賀哲太郎 志賀哲太郎 大甲 公校 大甲教育 在台中縣大甲鎮老一輩居民的記憶裡,「大甲的聖人」-大甲公校代用教員-志賀哲太郎先生,一向是令老人家景仰與懷念的。由於史料闕如,一般人並不知悉也不理解先生為何享此令譽。本文參考先生唯一的傳記與大甲公

    1867幼兒園新願景

    魏惠貞; 李來春2011-11
    [幼兒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師友月刊,第533期,頁24-29
    臺北市立教育大幼兒教育系 魏惠貞 李來春 幼兒園新願景 幼兒園 幼托整合 前教育 2011-11 zh-TW 師友月刊,第533期,頁24-29

    1868學前兒童獨立性﹑成就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魏惠貞1986-06
    [幼兒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北市師專學報,第17期,頁31-78
    臺北市立教育大幼兒教育系 魏惠貞 前兒童獨立性﹑成就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成就 行為 兒童 前 獨立性 1986-06 zh-TW 北市師專報,第17期,頁31-78

    1869從行為與左右額葉不對稱探究抑制幼兒:四個月至三十六個月的追蹤(II)

    王珮玲; 洪聰敏2012
    [幼兒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研究期間:民10108~ 10207,國科會計畫編號:NSC100-2410-H133-002-MY2
    臺北市立教育大幼兒教育系 王珮玲 洪聰敏 從行為與左右額葉不對稱探究抑制幼兒:四個月至三十六個月的追蹤(II) 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 步兒 氣質 行為抑制 陌生情境 在人格發展中,從幼兒至兒童階段,行為抑制是較為穩定的個別差異之一, 但穩定的行為抑制對於精神病或許是一危險因素。但對行為抑制

    1870從行為與左右額葉不對稱探究抑制幼兒:四個月至三十六個月的追蹤(II)

    王珮玲; 洪聰敏2011
    [幼兒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研究期間:民10008~ 10107,國科會計畫編號:NSC100-2410-H133-002-MY2
    臺北市立教育大幼兒教育系 王珮玲 洪聰敏 從行為與左右額葉不對稱探究抑制幼兒:四個月至三十六個月的追蹤(II) 行政院國家科委員會 步兒 氣質 行為抑制 陌生情境 在人格發展中,從幼兒至兒童階段,行為抑制是較為穩定的個別差異之一, 但穩定的行為抑制對於精神病或許是一危險因素。但對行為抑制

    1871國小學童在幾何問題的解題表現研究--以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為例

    陳鴻綸; 曹雅玲2005-12-14
    [數學系(含數學教育碩士班)] 會議論文
    兒童數學概念研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2005-12-14
    臺北市立教育大資訊教育研究所 陳鴻綸 曹雅玲 國小童在幾何問題的解題表現研究--以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為例 體積概念 表面積概念 國小童 在數領域中,幾何課程占有一定的份量,其中表面積概念的可比較、保存、分割與併合等性質在國內的研究中附之闕如,不易了解生從二維量到三維量的理解情形

    1872安史之亂對杜甫詩作的影響

    李茗蕙2011-12-02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2011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國家圖書館,2011-12-02
    李茗蕙 安史之亂對杜甫詩作的影響 杜詩 唐代文 安史之亂 杜甫 本文旨在分析杜甫(712-770)詩作中所描述的安史之亂,以及杜詩在安史之亂發生前後的風格差異。亦即以杜甫自安史之亂爆發前所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開始,至安史亂後結束八年之間所寫的百餘篇詩作做為研究對象,探討安史之亂與杜甫

    1873以葉和雙氧水製造氧氣之研究-介紹一個國小科學展覽作品

    葉連祺; 郭宇清; 陳力豪; 李亭穎; 羅啟航2000-06
    [出版品] 市師環教(已停刊)
    市師環教,第40.41期,P.1-10
    葉連祺 郭宇清 陳力豪 李亭穎 羅啟航 以葉和雙氧水製造氧氣之研究-介紹一個國小科展覽作品 臺北市:台北市立師範院科教育中心 科展覽 氧氣 雙氧水 植物 雙氧水製造氧氣的實驗是國民小自然科課程中的教單元,能引起生的興趣,但準備課本介紹的材料頗為費事,藉著科展的機會,結合生的興趣

    1874程明道「公」思想之形成與其在道德實踐上之意義

    楊宗哲2004-09
    [中國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刊,第四期(上),p.31-54
    楊宗哲 程明道「公」思想之形成與其在道德實踐上之意義 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公 道的實踐 道德哲 程明道 宋明理興起於佛盛行的隋、唐之後,因此某說有很大一部分是呼應佛、老的消極出世精神而發。宋明理不同於佛、老的出世觀念,而積極想要建構人事社會之理。而在儒家的價值觀

    1875從《申鑒》荀悅的政治思想

    駱珮貞2004-09
    [中國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刊,第四期(下),p.59-86
    駱珮貞 從《申鑒》荀悅的政治思想 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院應用語言文研究所 荀悅 申鑑 政治哲 君主 臣子 人民 一個思想的創作和改變,或多或少都跟他所處的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探討一個者的思想時,也不能忽略了他所處的時代,對他所造成的影響。在研究荀悅的思想時,首先著眼於他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