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 |
讓弱勢孩子看到希望 |
吳清山 |
|
1992-03 |
讓我們一起來關懷盲人事工--美國盲人事工考察報告 |
林俊育 |
|
2014-09 |
讓我們一起朗讀: 課後輔導班圖畫書閱讀教學分享 |
楊麗中 |
|
1992-12 |
讓我們賞鳥去 |
許碧芬 |
|
2006-10 |
讓新住民有翻身的機會:談新住民教育的困境與突破 |
吳清山 |
|
2005 |
讓春天就在孩子的教室裡—公視童話劇場觀後感 |
林佩蓉 |
|
2006-03 |
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體育課- 淺談樂趣化體育教學 |
廖燕燕 |
 |
1992-05-01 |
讓環境保護的種子在國民小學生根 |
謝繼通 |
|
2021-06 |
讓科學可見--職前師資生動手做科學之探究 |
黃秋霞; 黃麗鳳; 楊志強; Huang, Chiu-hsia; Huang, Lee-feng; Yang, Chih-chiang |
 |
1998-06 |
豈只是自言自語而已:維高斯基與皮亞傑關於「自語」的對話 |
蔡敏玲 |
|
2000 |
豐鎬考古與宗周文化 |
秦照芬 |
|
2001 |
豐鎬考古遺存與西周文化 |
秦照芬 |
|
2001-11 |
豐鎬考古遺存與西周文化 |
秦照芬 |
|
2001-11 |
豐鎬考古遺存與西周文化 |
秦照芬 |
|
1973-05 |
象山學說闡微 |
何兆男; Chao-nan Ho |
|
1989-06 |
貓熊多多 |
練雅婷 |
|
2015-06 |
貝多芬第一期鋼琴奏鳴曲演奏思維探討 |
沈珍伶 |
 |
2017-12 |
貝多芬鋼琴三重奏《大公》(Opus 97)之樂曲與演奏論析 |
蘇金輝 |
 |
2008-12 |
貝格以藝術公案進行轉移交易過程:「畢卡索畫史達林--鬍鬚女的肖像」 |
許瀞月 |
|
2010-09 |
貝氏三階層IRT隨機截距之潛在迴歸模式的發展與應用 |
黃宏宇; 洪素蘋 |
|
2019-04 |
財團法人法對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監督機制評析 |
李天申 |
|
1998-10-01 |
貢德氏蛙觀察記 |
甘漢銧 |
|
2019-04 |
貧窮高職生人際關係、未來準備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
池婉宜; Chih, Wan-yi |
|
2008-12-06 |
貪汙成因與防治策略 |
陳振銘 |
|
1992-06 |
貴霜翖侯與貴霜帝國 |
耿振華 |
|
2003-06-01 |
費妮 (Leonor Fini) 作品中的女性意識 |
高榮禧 |
|
2002-12 |
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在幼稚園園長領導之應用 |
盧美貴; 許明珠 |
|
2001-10 |
貼心的孩子「不失禮」 |
金瑞芝 |
|
2013-12 |
賀世華會40歲生日 |
葉鍵得 |
|
1982-05-25 |
資優兒童及其教育 |
呂勝瑛 |
|
1982-05 |
資優兒童及其教育 |
呂勝瑛著 |
|
1985-06 |
資優兒童的人格特質及其輔導 |
盧美貴 |
|
1988-01 |
資優兒童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法 |
林建平 |
|
1988-01 |
資優兒童的完全學習 |
張仁傑 |
|
1996-06 |
資優兒童的情意教育--談資優班的情意教學 |
豐佳燕 |
|
1983-03 |
資優兒童與各科教學 |
盧美貴等譯 |
|
1983-03 |
資優兒童與情意教育 |
陳照雄等譯 |
|
1991-06 |
資優兒童與父母 |
張世慧 |
|
1988-01 |
資優兒童鑑定工作的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
鐘重發 |
|
1999-06 |
資優學生未足齡提早入學的考量 |
潘裕豐 |
|
1988-06 |
資優學生的學習極限﹣﹣學習策略研究的最近發現 |
蔡崇建 |
|
1992-06 |
資優學生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方案 |
陳東陞 |
|
1995-06 |
資優學生的未來學課程 |
陳長益 |
|
2010-06 |
資優學生的預防諮商 |
張世彗 |
|
1999-02 |
資優學習者的適當課程 |
王素靜 |
|
2002-06 |
資優教師交流網作育英才新平台之誕生 |
藍偉琛 |
|
2008 |
資優教育政策與實踐典範特刊 |
陳長益; 陳美芳; 李乙明; 張昇鵬; 蔡桂芳; 呂金燮; 黃家杰; 吳君珍; 郭宗明; 張哲智 |
|
1988-01 |
資優教育的迷思 |
編輯組 |
|
1996-06 |
資優數學課程設計─數學思考活動與教材 |
蔡淑英 |
|
1991-06 |
資優概念的演變與趨向 |
毛連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