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 |
「生命之樹」心智檢測在國小學童教學輔導的應用 |
蘇振明 |
|
1990-06 |
生活與藝術 |
袁潤秋 |
|
2002-09 |
產業藝術化.藝術產業化–「發現台灣農業之美畫展」之策展理念 |
蘇振明 |
|
2012-07 |
界面.印痕: 國際版畫雙年展與臺灣現代版畫之發展論壇 |
鐘有輝; 林雪卿 |
|
2006 |
當代公眾藝術探討─以1992-1993芝加哥「行動中的文化」(Culture in Action)為例 |
蔡軒瑾 |
|
2012 |
當代版畫藝術教育課題 |
林雪卿 |
|
2006 |
當代藝術中的肖像畫─以安迪沃霍爾(Andy Waehol)的肖像作品為例 |
陳筱芳 |
|
2011-07 |
當代藝術及其實驗光譜的邊緣--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短評 |
許瀞月 |
|
2001-05-01 |
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 |
劉豐榮 |
|
2007 |
當代藝術與政治:重現歷史與政治力量的美國越戰退伍軍人紀念碑(National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
葉盈均 |
|
2006 |
當代藝術與美術館機制─大地藝術(Land Art)的文件化 |
蔡軒瑾 |
|
2006 |
當代藝術與美術館機制─數位化時代的藝術行銷─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例 |
黃永城 |
|
1994 |
當前版畫展覽之探討 |
林雪卿 |
|
1994-06 |
當前版畫展覽之探討 |
林雪卿 |
|
2002 |
「發現臺灣農業之美畫展」策展理念--立足本土.發展未來.迎向全球 |
蘇振明 |
|
2012-08 |
直觀、野性與無限可能的卡爾斯谷地--第十三屆文件展觀察 |
許瀞月 |
|
2006-09 |
「盾」在短期象徵主義藝術治療中的運用:「我不要待在美國」:苦盡甘來的自強 |
吳明富 |
|
2005 |
真誠的享樂主義者:馬諦斯(Henri Matisse)的剪貼畫(papier colle') |
曾義璋 |
|
2019-05 |
社區老人參與藝術治療團體進行生命回顧並探索生命意義之研究 |
吳明富; 陳昱如 |
|
1993-06 |
秋雪 |
Body Chen |
|
2005 |
科學與藝術的混合體─談「歐普(Op Art)藝術」與「視覺神經及大腦視覺皮質區」的相對應關係 |
張世瑒 |
|
2005 |
窺探黑暗之光:探索喬治‧盧奧(Georges Rouault)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意涵 |
呂瑛琪 |
|
2004 |
符號。意義。聯結 |
許瀞月 |
|
2005-11 |
第一波後現代挪用觀的論點 |
鄒淑慧 |
|
1993-08 |
精緻與通俗的美學互動--建造一座完整的美術金字塔 |
蘇振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