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現代教育論壇 |
2001-05-16 |
美英兩國的績效責任運動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啟示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1-04 |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方案之影響因素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小學為例 |
張德銳; 周麗華; 李俊達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10 |
認知教練方案對中小學教師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教學輔導教師為例 |
張德銳; 李俊達; 王淑珍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03 |
教學行動研究對中學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12 |
國中實施形成性教師評鑑歷程及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周麗華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9-07 |
國小形成性教師評鑑實施歷程與成效之個案研究 |
張德銳; 周麗華;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7-10 |
從中國大陸教師分級制度談我國教師任用制度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7-04 |
教學行動研究對國小教師自評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6 |
教學檔案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蔡雅玲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4 |
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的實施與展望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09-01 |
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第一年試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高紅瑛; Derray Chang; Chin-Da Lee; Hung-Ying Kao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第一年試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高紅瑛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2-12-01 |
美國小學教師職前培育制度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1 |
美英兩國的績效責任運動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啟示 |
張德銳; 李俊達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專書/專書篇章 |
2011-05 |
另一雙善意的眼睛:教學觀察與會談手冊 |
張德銳; 丁一顧; 李俊達; 朱逸華; 黃春木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專書/專書篇章 |
2010-12 |
教學觀察與會談-認知教練取向 |
張德銳; 丁一顧; 李俊達; 王世英; 朱逸華; 黃春木; 張雲龍; 林德威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10 |
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 |
張德銳; 簡賢昌; 李建民; 丁一顧; 李俊達; 高紅瑛; 林芳如; 高敏麗; 張淑娟; 鄒小蘭; 蔡美錦; 王永進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0 |
中央及縣市課程與教學輔導人才核心能力指標與培訓課程內涵成果報告 |
丁一顧; 張德銳; 李文富; 李俊達; 陳浙雲; 余政賢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台北市中等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一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 |
張德銳; 丁一顧; 高紅瑛; 李俊達; 許雅惠; 陳信夫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6-05 |
國小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 |
張德銳; 張清楚; 李俊達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
2007 |
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
2014-05 |
認知教練對中小學教師教學省思及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王淑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4-03-01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一學年度試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 |
張德銳; 丁一顧; 許雅惠; 陳信夫; 李俊達; 高紅瑛; Derray Chang; Yi-Ku Ting; Ya-Whei Hsu; Sin-Fu Chen; Chin-Da Lee; Hung-Ying Kao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3-09 |
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第一年試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高紅瑛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2-12 |
美國小學教師職前培訓制度之研究 |
張德銳;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會議論文 |
2019 |
「臺北市政府員工滿意度調查」問卷之發展與建構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會議論文 |
2019 |
情緒勞務、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臺北市公共長照及安養機構為例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會議論文 |
2019 |
公共服務動機析論─兼論後年改時代提升公共服務動機之策略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會議論文 |
2018 |
六都參與式預算推動與執行模式之研究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會議論文 |
2018 |
創新政策有用嗎?青年婚育態度與創新婚育政策之研究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會議論文 |
2018 |
公務人員考選方法與制度的國際比較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21-03 |
我國人才國際化之關鍵培育策略與發展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07 |
「臺北市政府員工滿意度調查」問卷之發展與建構 |
李俊達; 廖又萱; 張嘉宇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07 |
從國際比較觀點論我國初任教師導入輔導制度的改革 |
張德銳;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06 |
臺北市公立長照機構服務人員情緒勞務與離職傾向之研究:工作滿意度的中介效果 |
李俊達; 洪基貴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04 |
公共服務動機析論:兼論後年改時代提升公共服務動機之策略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19-06 |
青年婚育態度與創新婚育政策主觀評價之研究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09 |
政策的社會效益評估:SROI的應用與反思 |
吳宗昇;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07 |
公務人員考選制度關鍵技術之國際啟示 |
彭錦鵬;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公共服務「動機」三十年:理論建構與實務應用的再探討 |
李俊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我國服務業於數位經濟趨勢下勞動力供需因應之探討-以2個產業為例 |
廖興中; 成之約; 李俊達; 許雲翔 |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0 |
年金改革影響了什麼?公務人員心理契約違反、退休態度與職場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 |
李俊達 |
|
[其他] 專書/專書篇章 |
2004-10 |
啟導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手冊 |
張德銳; 李俊達 |
|